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宋新江

聊城市莘县俎店镇中心小学 252418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使命。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所必需的能力,更是他们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引言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凭借其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情境相结合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关系

(一)情境教学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情境教学堪称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载体。它凭借创设鲜活情境,让抽象数学变得具体可感。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教师营造分蛋糕情境,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分数意义,锻炼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能力,为分数运算学习筑牢根基。情境教学还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学生在其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通过模拟购物、统计调查等情境,培养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提升,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是情境教学的目标导向

核心素养为情境教学指引目标方向。情境教学旨在培育学生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与核心素养目标高度契合。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以此锻炼逻辑推理与创新思维。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教师创设养殖场情境,学生需依据鸡兔总数与脚数来确定数量。过程中,学生运用假设法、方程法推理计算,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能力得以提升。此外,情境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些皆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可见,情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真实且贴切的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搭建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引导他们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巧妙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亲身体验商品价格的计算与找零过程。在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生需要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知识进行精准计算,这一过程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白数学并非抽象枯燥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设计问题情境,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要素,问题情境犹如一把钥匙,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有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兼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此点燃学生的思考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投身于探究活动之中。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教师可抛出关键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你能否运用巧妙的方法加以证明?”这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瞬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后,学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使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和、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严谨推理等多种方法展开探究。在不断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最终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更使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三)开展实践操作情境,增强直观想象能力

实践操作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知识的形成,显著增强直观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各类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数学知识的精髓。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可安排学生亲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材料形状、精心测量各部分尺寸,通过对比分析,逐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的数量及特点等。这种实践操作,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学概念中走出来,以直观的模型为依托,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本质属性。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不仅扎实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他们真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四)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方式,能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共同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为例,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对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调查,并制作统计图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各展所长、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设计调查问卷,穿梭于同学之间耐心询问兴趣爱好;有的同学认真记录每一条反馈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还有的同学凭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精心制作各类统计图表,直观呈现调查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仅熟练掌握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更在合作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通过这样的合作情境创设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成效显著。它以生动情境为桥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知识传授中培育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需立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打造真实、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提升思维与解题能力。教师还应持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以高质量情境教学,为学生终身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彭建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进展, 2024(10):184-186.

[2]戴亚琴.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 2022(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