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挑战

作者

代富学

云南聚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大理 650217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1]。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地面监测站点和人工采样,这些方法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成本高、数据获取不及时等问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无人机能够快速到达监测区域,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2]。然而,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规范不完善、数据处理复杂、飞行安全等问题。本文将对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一、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一)大气环境监测 无人机搭载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飞行在不同高度和位置,无人机能够获取大气污染物的三维分布数据,为大气污染的溯源和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例如,一些研究利用无人机监测城市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发现无人机获取的数据与地面监测站点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能够更详细地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水环境监测 利用无人机取样可以降低人工取样检测的难度,尤其在难以到达的水域或危险区域,无人机能够快速采集水样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在河流、海洋等地表水体环境监测中,无人机被用于监测海洋油污泄漏,能够快速定位泄漏源并评估污染范围。

(三)生态环境监测 无人机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物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多光谱传感器,无人机能够获取植被的生长状况、森林火灾的早期预警、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分布等信息。例如,一些研究利用无人机监测森林火灾,通过热成像相机及时发现火源并评估火势蔓延情况。

二、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技术优势

(一)灵活性高 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中的灵活性是其显著的技术优势之一。无人机具有快速部署和灵活飞行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指定的监测区域,尤其是在地形复杂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如山区、河流、森林等,这种优势更为明显。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数据,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例如,在森林火灾监测中,无人机能够快速到达火场,实时传输火势情况,为灭火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3]。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根据监测任务的需求,灵活调整飞行高度和速度,以获取最佳的监测数据。

(二)成本低 无人机的购置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小型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和有人机监测相比,无人机的使用成本更低,适合大规模和高频次的环境监测。小型无人机的购置成本通常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电池更换和日常维护,相对较低。这使得无人机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环境监测工具,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地区或机构。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的环境监测项目或应急响应任务,无人机能够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情况下,快速提供所需的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覆盖范围广 无人机能够飞行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覆盖范围广,能够获取大范围的环境数据。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同时监测大气、水体和生态环境等多个要素。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无人机可以搭载气体传感器,飞行在不同高度,获取大气污染物的三维分布数据;在水环境监测中,无人机可以搭载水质传感器或光学相机,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进行监测,快速识别水体的颜色变化、油污泄漏、藻类水华等现象 [4]。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多光谱传感器,对森林资源、土地利用变化等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获取详细的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地利用信息。

(四)数据获取及时 无人机可以实时传输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在应急事件中,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无人机能够快速响应,及时获取现场数据。例如,在突发的化工厂泄漏事故中,无人机可以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实时传输泄漏气体的浓度和扩散范围,为应急响应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无人机还可以通过搭载热成像相机等设备,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进行监测,进一步提高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种实时数据传输能力使得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规范不完善

目前,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还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和传感器的性能差异较大,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差异。此外,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数据采集频率等参数的设置也缺乏明确的指导。

(二)数据处理复杂

无人机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量大、类型多样,包括图像、视频、光谱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软件支持,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增加了监测成本和时间。

(三)飞行安全问题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气象条件、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飞行事故。此外,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范围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需要获

得相关部门的许可。

(四)环境适应性差

无人机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差,如强风、暴雨、低温等。这些环境条件可能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数据采集质量。

四、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 未来,无人机技术将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和自主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能够实现自动避障、智能路径规划和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

(二)多传感器融合 无人机将搭载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通过融合光学、红外、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数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

(三)数据共享与协同 无人机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将通过云平台进行共享和协同分析。通过与其他监测手段的数据融合,能够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法规与标准完善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将不断完善。这将为无人机的合法、安全和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能够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然而,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规范不完善、数据处理复杂、飞行安全问题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完善,无人机技术将在环境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夏京 , 吕侠 , 杨方方 . 无人机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54(2):130-132.

[2] 方思成 . 无人机技术在大规模林木培育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化探索[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2(1):42-44.

[3] 萧浩鹏, 彭海宇, 黄华, 刘丽娟. 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 ,2021,19(32):57-58,144.

[4] 李爱军 , 李伟 . 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低碳世界 ,2020,10(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