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顾竹盈 陈浩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野仙踪》为例,探讨基于课程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初中英语课程主题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结合《绿野仙踪》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主题导入、阅读任务设计、课堂讨论和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课程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语言技能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本研究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主题;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提示中明确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环境、资源和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许多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阅读量少、阅读能力薄弱,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中等。“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分级科学,题材丰富,语言地道,配套资源齐全,是初中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理想选择。其中的《绿野仙踪》不仅是一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道德寓意的文学作品,而且语言表达生动、词汇量适中,非常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水平。
一、初中英语课程主题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初中英语课程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题群。各主题群下设若干子主题。这些主题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言输入和文化体验空间。
基于课程主题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具有多重优势。首先,主题相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动机。其次,与课程主题相契合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最后,主题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深化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绿野仙踪》作为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生动,而且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勇气、智慧和友情的思考,与初中英语课程中的“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主题高度契合。
二、基于课程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在基于课程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中,主题导入与背景知识激活是首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展示相关图片或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识。例如,在《绿野仙踪》阅读前,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理想中的冒险旅程”,并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信息。
阅读任务设计与指导是保证阅读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设计层次化的阅读任务。对于《绿野仙踪》,可以设计如下任务:初读时,完成人物关系图和主要情节梳理;精读时,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成长变化;深入阅读时,探讨故事主题和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应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如预测、推断、概括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讨论与分享环节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围绕课程主题设计讨论话题,如“多萝西的冒险经历给你什么启示?”“如果你是多萝西,你会如何应对旅途中的挑战?”等。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多元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促进学生持续阅读的重要保障。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测试,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日志、读书报告、创意展示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于《绿野仙踪》的阅读,可以要求学生绘制故事地图、创作后续故事或制作人物访谈视频等。及时、具体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激励他们继续探索英语阅读的世界。
三、基于课程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以《绿野仙踪》为例
在《绿野仙踪》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了"人与自我"和"人与他人"两大核心主题范畴,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跨文化意识。教学计划分为四个阶段:pre-reading(2课时)、while-reading(4课时)、post-reading(2课时)和extension(2课时)。
在pre-reading阶段,通过播放电影预告片和展示美国堪萨斯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如果你被带到陌生世界,你会怎么做?”,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在while-reading阶段,设计分层阅读任务:基础任务包括完成人物关系图和主要情节梳理;提高任务要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成长变化;挑战任务则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主题和现实意义。课堂上,采用jigsaw reading(合作学习策略)的方法,让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章节的阅读,然后进行信息共享,提高阅读效率。
post-reading阶段,组织主题为"多萝西的成长"的课堂辩论,学生就"多萝西的变化是环境使然还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展开热烈讨论。此外,还可设计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故事中某一角色的视角重述故事情节。
在extension阶段,鼓励学生将《绿野仙踪》与课堂学习的其他主题相联系,如"友谊的价值"、"面对困难的勇气"等,并制作相关主题的海报或短视频。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阅读成果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基于课程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显著增强。阅读理解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主题把握能力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和事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有所增强,能够比较故事中的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的异同。
四、结论
课外阅读与课程主题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还可以促进其语言技能和跨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通过主题导入、分层阅读任务设计、课堂讨论和多元评价等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将阅读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基于课程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精心选择与课程主题契合的阅读材料,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王蔷, 陈则航.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3]程晓堂. 英语学习策略与阅读教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 50(3): 426-435.
[4]张献臣. 主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6):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