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分析
曹景涛
江西天红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引言:近些年,工业文明为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如果想要扭转这一现状,既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技术,又需要将先进的核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之所以需要动用核技术,主要原因在于其优势巨大。本文将对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核技术的优势
(一)提升资源利用率
传统的发电方式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而核技术的横空出世可以打破这一局面。在核燃料、煤矿大小相等的情况下,核燃料所能释放的能量远远高于煤矿 Π0[1] 由此可以看出,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极高,将其应用于发电,可以有效减少我国电力企业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避免因采矿活动而破坏地表生态环境。针对已经采集的煤矿,可以考虑将其投入至其他产业,在不危害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提升资源利用率。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核技术是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让社会经济倾向于绿色发展,还可以提供稳定的能源,有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核技术作为核心的电力能源供应系统,在运营期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低于煤电、气电等发电方式,因而受到了我国的青睐。同时,技术人员加强对核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迎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使得资源体系的建设、落实更加顺利。总的来讲,重视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可以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三)助力环境的治理
核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废物总量,还可以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将核分析技术应用于空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检测,这样可以让环境评估获得足够的科学依据。在确定环境污染信息后,可以转而利用辐射技术处理废水、废气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整体进程。由此可以看出,核技术能够协助技术人员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现状,治理环境污染。
二、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核分析技术在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核分析技术作为核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准确性,能够协助技术人员用肉眼和其他技术手段难以识别的有毒物质或者重金属元素。有研究表明,中子活化分析和X 射线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2]。为此,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这两种核分析技术类型的钻研、应用。技术人员在选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时,需要先明确好技术应用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规范好自身的行为操作,以此确保技术应用效果。如果选用 X 射线荧光光谱技术,技术人员需要激发样品的原子特征,发送 ΔX 射线,明确组成元素 [3]。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核分析技术,技术人员都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在选用核分析技术的同时深度挖掘海量数据信息,进一步预测环境污染的趋势,并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二)强化辐射技术在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辐射技术指的是将电离辐射作用于物质,引发诸多化学反应,从而调控材料性能的科学技术手段,属于核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污染物处理中[4]。借助辐射技术的优势,技术人员能够利用高能电子束或者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分解各种凭借常规手段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率处理。相较于其他的污染处理手段而言,辐射技术无需技术人员添加其他化学药剂,有效规避了二次污染问题。如果想要强化辐射技术在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单位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开发适用于不同环境污染场景的辐照装备,并且号召技术人员把握好相关的技术要点。考虑到辐射技术可能会为人体健康带来损伤,尤其需要注重安全体系的构建、实施,体现“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 [5]。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对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资源化利用路径展开探索。经由辐射技术的处理,部分污染物、废弃物可能会转变为能够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的物质,助力我国实现资源化利用率的提升。例如,某单位在利用辐射技术处理烟气污染物后,将其转化为了高品质的硫酸铵和硫酸铵混合物。这些硫酸铵和硫酸铵混合物能够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推动农业的绿色化升级与转型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在辐射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可以大幅度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需要深化其应用。
(三)强化技术队伍的建设,奠定人员基础
核技术的应用要求较高。部分单位在组建技术队伍时,虽然会看重对方的专业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但并不关注对方的自我成长能力。核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如果技术人员不具备自我成长能力,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为提升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水平,需要强化技术队伍的建设,奠定人员基础 [6]。具体来讲,应当落实好三点措施:第一,引入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最终目标在于调动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技术人员在无需干涉的情况下,自发参与核技术应用的交流学习,提升自我。针对表现积极的技术人员,单位可以予以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在技术队伍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第二,整合专业课程,实行人员培训。单位应当实时关注核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整合在一起,提供给技术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特定的技术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实践中经常遇见的困境,分析技术人员的短板,并且提供专业性的技术培训;第三,注重同业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单位可以与同类型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以提升技术人员对核技术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举办若干以经验交流、技术分享为中心的交流会议。在参与这场会议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加深对核技术的认识,积极探究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路径。
结束语:核技术是我国科研人员以及一线工作者在经过艰苦奋斗、持续探索后形成的科学技术手段。核技术并非只能在军事领域、供电领域发挥作用,还可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放光彩。就目前来看,将核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可以实现环境污染的高效率治理,提升资源利用率,还可以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此,单位需要坚持强化核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考虑到辐射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战略价值,同样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利用,做好安全保障,确保其能够发挥应有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技术队伍的建设,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无论是激励机制还是技术培训,都需要予以重视。本文通过对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包 雁 欣 . 核 技 术 的 优 势 及 其 在 环 保 上 的 应 用 [J]. 技 术 与 市
场 ,2016,23(11):80.
[2] 陈子元, 陈传群, 孙锦荷.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下)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5,(06):5-8.
[3] 何婷 , 曾畅 , 张翔 , 等 .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J]. 科技视
界 ,2019,(04):246-247.
[4] 江君 .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中的应用 [J]. 节能与环保 ,2018,(08):52-
53.
[5] 蒋卉 .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02):13-14.
[6] 刘刚 , 李淼 , 俞汉青 , 等 . 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J]. 环境工
程 ,2008,26(06):91-95+6.曹景涛 1988.06 男 汉 福建省龙岩市人 大学本科 职称 :工程师
研究方向:核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