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系统的储能技术研究
顾爱华 韩玲 李金汝
中原油田分公司供电服务中心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1
引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但这些能源的输出具有一定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储能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其能储存多余的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探讨储能技术在光伏和风电发电系统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价值。
1 储能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1.1 储能技术在调整频率中的作用
储能技术能够利用其快速充放电的能力 , 对电力系统的频率进行调控 , 确保系统保持稳定状态。当电力系统出现供电过剩时 , 储能系统可以吸收多余的电能 , 降低频率上升的速度 ; 当电力系统出现供电不足时 , 储能系统可以释放储存的电能 , 弥补供电缺口 , 防止频率下降过快。这种调节机制有助于保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2 储能技术在补偿负荷波动中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负荷会经历周期性的起伏 , 特别是在高峰与低谷时段 , 负荷差异显著。这一补偿作用有助于缩减电网的峰谷差距 , 减轻电网的承载压力和能量损耗, 进而提升电网的运行效能和经济性能。
1.3 储能技术在抑制系统振荡中的作用
当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扰动时 , 如大型机组投切、系统故障等 , 可能会出现振荡现象 , 严重时会导致系统崩溃。当系统出现振荡时 , 储能系统可以迅速注入或吸收电能 , 平衡系统的功率偏差 , 抑制振荡的扩散和加剧。这种调节机制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2 风力发电系统的储能技术
2.1 分布式储能技术
分布式储能技术是指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通过各个风电场、发电单元或负荷中心部署小规模的储能系统,将电能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以减小平衡风力发电的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布式储能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将过剩的电能储存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或风速较低时释放电能,以满足电力需求。分布式储能系统一般被布置在风电场内或接入电网的边缘区域,利用电池组与变流器、充电 / 放电控制器等组件,进行自动化控制与电能调节,在风力发电较多时储存能量,在风力不足时提供稳定电力。
2.2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可以通过电场储存电能,其具有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的特点。超级电容器一般用于需要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电能的场合,适合于风电系统中平稳风电波动和提升电网响应能力。超级电容器通过储能电极之间的电场实现电能储存,与传统电池不同,其更加依赖静电力。超级电容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充电、放电,风电系统通过电容储能设备,在风力发电过剩时进行快速充电,在风电发电不足时快速放电,以调节电网电力供应。超级电容器不涉及化学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具有较大的环保优势。
2.3 蓄电池储能
在基于蓄电池的储能方法中,当风速降至特定阀值以下时,储存的能量会释放,并且在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进行电能储存,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运行效率。由于风速随时间波动,使用固定排量泵会导致系统中的流量变化。如果风速高于能在输出中产生 50Hz 电压的风速,则此情况被称为疾风。如果无法获取多余的能量,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将偏离额定频率。经过调节比例阀,将所需流量输送至主液压马达,多余的能量由辅助液压马达获取。辅助液压马达与发电机相连,在风速较高时,驱动发电机,发电机将旋转轴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其储存在电池中。如果风速降至阈值速度以下,则视为低风速。此时,液压泵产生的流量不足以维持主电机的额定角速度,为了补偿流量不足,应将存储器中的能量释放回系统,实现辅助液压泵在系统中产生增强的加压流体。
2.4 冷热储能
冷热储能技术是一种将热能和冷能以各种方式储存在储能系统中,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循环流体在储能系统内部的热传递和冷传递,分别将热能和冷能储存在系统中,以便在未来使用。热能储存技术包括热储存罐、光伏储热罐等。而冷能储存技术则包括液氮储能技术、液氧储能技术等。冷热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循环空调、工业制冷、食品加工、医疗设备以及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具有高效、经济和环保的特点。冷热储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会在能源领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该项技术并不十分成熟,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3 储能技术效能优化措施分析
3.1 优化储能材料与设备选择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效能优化首先依赖于储能材料与设备的选择。随着科技的进步,储能材料不断创新,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固态电池是一种前沿的储能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其独特的固态电解质设计可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显著降低漏液、短路及热失控的风险,有助于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固态电池的长循环寿命也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固态电池外,液流电池也是值得关注的储能技术之一。液流电池通过电解液循环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能量和功率的独立调节,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特别是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长寿命及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电网级储能项目中表现出色。随着生产成本的逐年下降,全钒液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与传统储能技术的成本竞争,推动其商业化应用的进程。在设备选择方面,模块化设计成为提升储能系统效能的重要策略。模块化储能系统具有安装便捷、维护简单、易于升级等优点,同时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系统容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2 实施科学的能量管理策略
科学的能量管理策略是提升储能技术效能、优化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不仅需要高效的技术支撑,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来指导其运行。利用电网在不同时段的电价差异,储能系统可以在电价低谷期储存电能,在电价高峰期释放电能,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策略不仅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还可以促进储能系统的有效利用。通过实时响应电网负荷变化,储能系统可以根据需求侧的需求进行灵活调度,实现电能的供需平衡,以此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韧性,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多级协调调度策略也是科学能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系统、新能源发电设备、传统电源及负荷之间需要实现多级协调调度,以确保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结束语
储能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不仅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还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面对日益复杂的能源结构和不断变化的电力需求,持续探索和深化储能技术的集成应用,成为确保光伏发电效率最优化与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区彩娟 .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应用研究 [J]. 光源与照明 ,2024(10):225-227.
[2] 朱文韬 , 周杨 , 徐艺敏 , 等 . 电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 [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13(8):2737-2739.
[3] 谢依宸 . 传统电力系统在新能源接入下的电能质量保障研究 [J]. 云南电力技术 ,2024,52(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