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实践与探索

作者

付爱英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中心小学 223915

前言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内涵深刻、形式丰富多元等特征,不仅能够体现与展示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取向,而且能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思想情感,是开展素质教育与“五育”的活教材 [1]。但是目前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所以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文化资源

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文化资源的充实使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在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上,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科书为基础,对课文、诗词等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扩展,例如在教学描述春节的内容时,不要只局限于文字和段落,也可以介绍“年兽”等有关春节的传说,使学生明白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等风俗的文化内涵,针对端午诗词,除了解释其文字含义外,还应探索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端午节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需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传统节日读物,例如《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通过图片和文字,将节日的全景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舌尖上的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篇》等高质量纪录片,用视频的方式将节庆菜肴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搜集网上有趣的、有教育性的动画短片和音频故事,例如有关中秋节的风俗的科普动画片,使学生能够直接地体会到节日的气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家族中流传的节日习俗和长辈讲述的节日故事进行交流,把这些个性化的资源与课堂融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立体,让学生们从各个方面充分地体验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为他们创造各种互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情景教学可以把抽象的节日文化变成形象的情景,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节日的魅力,在《元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播放《春节序曲》等欢快的新年背景音乐,并配上烟花、春联、孩子们嬉笑的视频,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教师再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宋朝的人家,在看到“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时候,在爆竹的劈啪声中,体会到了旧岁的逝去,新的一年的到来,想像家人围坐在一起,“总把新桃换旧符”,撕掉旧的春联贴新的春联,体验过年告别旧年的仪式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词的内涵,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过年”的文化内涵。项目式学习法使学生能够以传统的节日为中心,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协作学习,以“探寻清明文化密码”项目为例,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清明习俗起源、清明诗词赏析、清明美食制作等,各组通过查阅书本、上网查找、与长辈访谈等方法,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以 PPT 或手抄报的形式呈现给其他学生。每一组都会站在讲台上向其他人介绍本组的项目研究结果,分享研究发现和体会,例如清明饮食组,除了介绍青团、馓子等食物的做法外,还有清明祭祖、踏青等风俗,通过对“清明”文化的研究,学生们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对清明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并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应用技能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来展示节日的文化,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端午粽》时,教师结合不同形状和不同馅料的粽子,让学生对粽子的外形和味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播放制作粽子的录像,把折粽叶、填糯米、放馅料、捆绳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分解,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跃跃欲试,同时还播放了龙舟比赛的视频,紧张的比赛场面、整齐的划桨动作、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烈气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3]。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文化体验

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在课堂上进行,而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加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在校园内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主题活动,如中秋节前夜,我们将举办“月满中秋,情系团圆”活动,语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中秋诗词,体会古人的“借月抒怀”之情,之后学生又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了一份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为主题的手抄报,他们还用彩笔画出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情景,并在创作过程中对中秋节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开展手工活动,要求学生做一盏中秋节的灯,以竹子为骨架,上面贴着精致的剪纸,当灯光亮起时,温暖的黄色灯光闪烁,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在活动中,学生身着汉服,唱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美的歌声让同学们沉浸在了传统的服装和古典的诗歌中,体会到了中秋节的美好。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村等,在民俗博物馆,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古人的中秋祭月用具和月饼模具,感受历史,在民俗村里,可以观赏《嫦娥奔月》皮影戏,听老艺人讲述皮影制作工艺与表演技巧,甚至可以亲手操作皮影,领略民间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校内外互动实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从“做中学”到“玩中悟”,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感受和喜爱。

结语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承与语文育人的双重需要。通过优化内容、创新教法、开展实践等举措,能让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未来,我们应持续探索,让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铸就学生精神底色。

参考文献

[1] 陈仁娟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 [C]// 第二届新时期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冯晓燕 . 汲传统节日文化之泉 , 浇小学语文教学之根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19):60-63.

[3] 徐志敏 . 浅谈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