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能源汽车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及对策研究

作者

曾柳钦 葛松艳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1南平市建阳区林业局2 福建省南平市 353300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火灾问题备受关注。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传统燃油汽车相似,但由于其电池、电气系统等设备的特殊性,对于消防救援队伍的技能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保障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火灾原因的分析与探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灭火救援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火灾原因;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那些装备有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车型,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引起的火灾与传统燃油车火灾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火灾往往伴随有更高的热量释放、更复杂的化学反应以及潜在的电气危险。这些特殊性质不仅使得灭火和救援工作更为复杂和危险,也对现有的应急救援策略和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火灾原因

锂电池短路和过充是新能源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电池组短路或充电时间过长都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积累引起的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使电解液分解,产生更多热量和气体,内部压力增加至极限后电池破裂,挥发出的可燃气体遇火源易引发火灾[1]。充电设备设计缺陷会导致充电过程中的电能转换效率下降,同时在快速充电模式持续输入的大电流会使电池内部结构和材料逐渐受损。在这类情况下,热量容易集聚,从而使电池温度不断升高,有发生火灾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气部件如电缆和连接器可能会出现老化,其绝缘性能下降,易导致漏电或短路。此外,高温潮湿等外部条件也会影响电池安全,汽车在非启动状态下停放在高温环境时,地面辐射产生的大量热量被电池吸收,加快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引起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火灾发生;同时车辆长期在潮湿环境下易引起电池内部电路腐蚀,降低绝缘性能,增加短路风险。

2 新能源汽车火灾应急处理及防范措施

2.1 完善接警调度

接警员在接到报警后,首先,要迅速而详细地记录事故的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发生时间、火灾的规模和类型、涉及的人员数量、是否有被困人员以及火灾是否蔓延等关键信息。同时,需要判断火灾的性质,例如,是否是交通事故引发的火灾、油气泄漏引发的火灾,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接警员还应询问是否有危险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在火灾现场,以便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若报警人是汽车司机或目击者,接警员需通过电话或其他通讯方式继续保持联系,以获取更多实时信息[2]。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接警员应主动确认火灾现场周围的交通情况,判断是否有其他车辆阻碍消防车辆的通行。在接到报警后,调度员基于火灾的规模、现场的交通情况、火灾类型以及报警信息,立即决定调派的灭火力量及其配备。根据火灾的类型(如燃油火灾、化学品火灾、电气火灾等),及时决定调派合适的灭火剂(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以及设备(如高压水枪、消防车、消火栓等)。如果火灾规模较大,可能还需要调用附近的其他救援力量、医疗救护人员和应急设备。同时,要考虑交通状况及消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确保最快速度将灭火力量和救援设备送到火灾现场。

2.2 制定专项火灾应急预案

制定全面新能源汽车火灾应急预案,需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特殊风险,包括火灾的快速蔓延、有毒气体的释放、爆炸风险以及高压漏电等问题。初期响应阶段,需确立明确的报警流程,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启动报警系统。同时,利用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车辆类型、动力电池状况、高压电系统受损程度及潜在的爆炸燃烧风险,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设置警戒区域,至少在事故车辆周边10米范围内设立工作区,5米范围内设立作业区,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并持续监测易燃和有毒气体,确保警戒范围的安全性;中期救援阶段,对泄漏的电解液进行吸附材料收集,救援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电动汽车结构,并配备电绝缘装具等个人防护装备,救援人员通过号牌和标识识别车辆,了解高压部件位置,并采取稳固技术防止车辆移动;后期处理阶段,火灾扑灭后需全面检查清理现场,消除安全隐患。与车主及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3]。对于受损电池,要全程监测其温度,防止复燃,并在转移车辆时遵循转运要求,避免火灾复发。

2.3 确定有效灭火方式

常用灭火方式包括:(1)水冷灭火。水冷灭火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灭火方法,尤其适用于火灾发生在可用水源范围内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火灾中,水冷灭火的作用尤为重要。电池起火后,产生的高温可能会导致周围材料燃烧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因此,需要通过快速冷却来减少火势蔓延。如果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未起火,但发生了其他部位的火灾,水冷灭火仍然是优先考虑的方式,此时,可以使用水枪或灭火器进行初步灭火。但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直接喷洒水至电池区域,以防引起电池短路或其他电气事故。当电池起火时,会释放大量热量和有毒气体,单纯的灭火器往往无法抑制火势。使用水冷灭火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灾温度,减少火焰的扩散。同时,灭火操作时,灭火人员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被热浪或飞溅的熔化金属灼伤[4]。水冷灭火过程中,持续供应的水源非常重要,因此,必须事先确保附近有可靠的供水设施,如消防水管、消防水车或临时储水装置。(2)稀释排烟。高压电池发生火灾时,通常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给人员疏散和灭火带来困难。此时,稀释排烟成为控制火灾蔓延、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在火灾现场,如果存在人员被困,尤其是被烟雾包围的人员,首先,要通过稀释排烟来清理逃生通道。稀释水枪或高压水雾可以帮助减少有毒气体浓度,提供更清洁的空气,帮助被困人员顺利撤离。在使用水进行排烟时,应当持续监控电池的温度。电池火灾可能会引发热失控,导致火势重新爆发。

2.4 组织用户安全培训演练

为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应组织新能源汽车用户安全培训。为确保电池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用户需掌握正确的充电方法,避免过度放电和充电不足,同时注意充电环境的选择与充电器的保护。定期进行深放电有助于活化电池,而亏电状态存放电池将严重损害其性能。驾驶过程中,应避免大电流放电和涉水深度超标,以确保电池和车辆安全[5]。此外,遵循厂家的技术要求进行车辆保养,合理使用空调暖风,提升续航里程和维护新能源汽车稳定性。

3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和消防部门应当加强对车辆在日常使用期间有可能出现的火灾事故的关注度,针对火灾形成原因实施重点探究,及时分析整理灭火救援的工作经验,从而编制出科学有效的救援方案与防范对策,全面减少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频率以及带来的损失,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珂.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扑救措施简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1):64-66.

[2] 牛少博.新能源汽车火灾特性及处置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1):73-75.

[3] 姜红亮,王永富.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及灭火救援对策研究[J].中国消防,2022,(S1):82-84.

[4] 黎涛.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及安全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12):51-53.

[5] 陈俭.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处置研究[J].时代汽车,2022,(2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