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内饰照明系统优化与节能效果分析
张迪 熊峰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0062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扩展,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其运营能耗问题日益凸显。内饰照明系统作为地铁车辆的重要耗能单元,占车辆总能耗的18%-25%,存在光照均匀性不足、维护成本高企、能源利用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首首先阐述地铁内饰照明系统优化与节能的意义,其次分析地铁内饰照明系统优化与节能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节能效果
引言:
在地铁运营的诸多环节中,照明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乘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保障了乘客在站台候车、车厢内乘坐以及通道行走时的视觉需求。从环境角度讲,降低照明能耗有助于减少能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及其他污染物排放,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贡献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铁内饰照明系统的优化与节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铁内饰照明系统优化与节能的意义
(一)提升乘客体验
地铁属于城市中非常关键的公共交通,每天都承载大量乘客穿行于各地,改进其内部照明安排能够大幅改良乘车氛围感受,凭借常规的照明现状,车厢内部可能碰上光线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有的地方过度明亮或昏暗,易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到不适,也会对部分如阅览阅读之类的活动产生妨碍效果。照明色温可调节,在清晨使用偏冷色光线让乘客感到振奋,在傍晚换成暖色灯光营造温馨放松氛围,化解乘客一天的疲惫感,这种有人性化考量的照明规划能使乘客在乘坐地铁时感受到愉悦情绪,提升对地铁出行的认可,更偏向于选择地铁出行,这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是有益的。
(二)降低运营成本
地铁系统规模庞大,其照明设施因长时间运作而消耗庞大电力资源,对地铁内部饰物照明系统实行节能改造措施,能够削减运作成本。采用如LED灯这种节能灯具时,相比传统的荧光灯发光效能更强,于达成相同照明标及时,电能消耗可明显降低;比如说一些新款的LED灯即便达到同等光照强度,其能量消耗仅约为普通荧光灯的一半左右。
二、地铁内饰照明系统优化与节能效果
(一)采用新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照明技术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属于一种新型照明技术,具备专属的发光特性,给地铁内部装饰照明系统的改良赋予了新的路径,依靠量子点材料在电激发状态下,能够准确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并且发光效率较高,当将其应用于地铁车厢照明系统时可以更精准表现色彩。相比之下传统光源在色彩还原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过QLED却能表现车厢内设施与环境的真实色彩,给乘客带来舒适而自然的视觉体验;同时QLED有着优良的均匀发光性,而这在地铁车厢这类专属的空间里尤为重要,可防止光线分布不均现象,降低因视觉差异引发的乘客疲劳。QLED的寿命相对比较长,在与传统照明灯具相比,更换灯具的频率能够大幅下降,缩减成本从节能这方面来看,由于高发光效率的存在,要达到同样的亮度,QLED耗费的电量比较少,像是在繁忙的地铁线路里,要是所有车厢全都使用QLED照明,长时间运行以后可以节约不少电能,产生相当可观的节能效果。
(二)基于乘客流量动态调节照明亮度的智能系统
地铁内饰照明节能领域,形成依托乘客流量动态调节亮度的智能系统成为可行之选,不同站点乘客流量的大幅差异是不争的事实,车厢内部布设高精度乘客流量传感器后,可即时获取车厢内的乘客数量数据。凌晨时段或是部分非繁忙站点,系统便会把照明光线调暗,这样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就能够得到有效规避,在节能减碳上有了着力点。反过来,在客流量快速扩大的高峰阶段,系统也会即时提升照明亮度,使车厢里光亮充分,适当乘客可视条件就此营造起来的并且还兼顾了乘客的安全。这种方式能够免除无论乘客多少始终维持高照明亮度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智能系统还可与地铁经营调度系统相连,按照列车运行时间及预测客流变化事先对照明亮度开展调整,比如列车接近大型换乘站时系统会预先增强光照亮度以迎接增多的乘客,经由这种精准化智能控制手段,既达成节能目的,又能增强乘客在车厢内的体验感。
(三)利用光导纤维进行分布式照明设计
光导纤维在地铁内饰照明体系内有着独特的应用潜力,其关键是达成光源光线传递到必要照明的地方,在车厢里的部署方面可以布置在顶部及座椅底部等等位置,它能把发光点发出的光线沿着自身传递到不同角落,形成分布式的光影效果。该设计的优势显而易见,光导纤维本身不带来热量的积聚,在相对密封的车厢空间内防止了因传统灯具发热造成空调系统工作负担扩大的现象,这样一来间接达到能源节流目标,并且在具体布局层面还体现出很大的灵便度特点。诸如依循不同功能分区实际需求调整阅读区或者是通道内的出入口光线指向和明暗程度,借助调整相应设置使每个区域都能取得所需光照水平并保证正确照射方向,满足车厢内局部照度及空间亮度分布要求,为提升列车内部使用效果创造了条件。
结束语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5G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地铁照明系统将进一步向“光联网”方向发展,实现更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和更人性化的服务升级,为构建智慧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靳雨航.地铁智能照明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优化策略[J].光源与照明,2025,(01):22-24.
[2]曹阳.地铁供电系统中杂散电流对照明电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光源与照明,2024,(12):150-152.
[3]罗天育,龙建新,陈自焱,等.LED在地铁照明系统的应用优势分析[J].灯与照明,2024,48(01):72-76.
[4]荣垂凯.地铁智能照明系统节能优化措施探讨[J].光源与照明,2023,(04):74-76.
[5]邵松.地铁低压动力照明系统的测试及优化措施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3,(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