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作者

李傲

身份证号:211421199602264818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涉及多方协作的大型系统工程,其管理的复杂性与技术挑战性一直是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滞后、协作效率低、施工冲突频发、成本失控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整体效益与质量提升。随着建筑业迈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嵌入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BIM 技术的兴起,标志着建筑业从二维图纸向三维协同、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的深层次变革,其三维可视化、信息集成化、过程可控化和数据可追溯等技术特性为施工项目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一、BIM 技术提升施工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

施工计划作为建筑项目管理的起点,其科学性直接决定了项目推进的顺利程度。传统计划往往依赖于项目经理的经验和手工表格编制,缺乏形象直观的展示与动态模拟能力,导致施工顺序冲突、资源调配失衡等问题频发。BIM 技术通过构建三维建筑模型,将工程结构、构件信息、施工工艺及时间节点等数据整合至统一平台,实现计划的可视化表达与逻辑模拟。一方面,管理人员可基于模型进行施工作业的空间排布、路径模拟与时间进度联动分析,提前识别出作业冲突与资源冲突,调整施工顺序,优化作业流程;另一方面,通过 4DBIM 技术将时间轴与施工过程绑定,动态模拟施工进程,有效提高计划的可执行性与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二、BIM 助力现场资源协调与多方协作效率的提升

建筑施工现场资源调配涵盖人员、材料、设备等多个维度,协调管理难度大、实时性要求高。尤其在多专业、多工种交叉作业背景下,如何实现资源的精准分配与协同使用成为管理核心问题。BIM 技术通过对施工现场空间环境的数字仿真及构件信息的精确建模,为资源调度提供了可量化、可视化的数据支撑。施工管理人员可在 BIM 模型中直观查看施工进度与空间利用状况,合理安排劳动力分布与作业节奏,避免因施工区域重叠或材料堆放不当引发的作业干扰。同时,BIM 集成的构件信息可与物资采购系统对接,实现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供应进度联动,提升材料进出场的时效与准确性,降低资源浪费。此外,BIM 平台作为信息共享的中心枢纽,可促进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数据互通,通过协同工作平台同步更新施工动态、发布技术变更与管理通知,大幅提升多方协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和管理盲区,真正实现信息驱动下的精细化现场管理。

三、基于BIM 的进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

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是保障项目按期交付的核心目标。在传统管理中,进度滞后常因信息滞后、预警机制薄弱以及施工干扰未能及时识别而发生,导致整体工期风险加剧。BIM 技术借助 4D 建模功能将时间维度与三维构件绑定,构建施工过程的动态可视化场景,管理者可直观观察各工序的进展状态,并通过模型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及时发现进度风险节点。配合施工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如 RFID 追踪、物联网设备、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进度数据的自动上传与动态更新,形成施工进度的实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可利用 BIM 平台进行施工路径优化、工序再分配与资源重调配等策略调整,提升施工计划的柔性应变能力。同时,基于历史施工数据与 BIM模型联动,管理系统还可构建施工节奏分析模型与进度预测模型,提前预判施工中潜在阻滞节点,指导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风险。此外,在多项目或超大型项目管理中,BIM 技术亦可作为跨区域进度管理的可视化工具,实现对各区域施工状态的集中监管与数据调度,提升宏观控制能力与施工一致性。

四、BIM 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集成优化路径

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长期以来都是项目控制中的重点与难点,其核心问题在于隐患识别滞后、问题整改闭环不畅以及质量信息分散孤立。BIM 技术通过构件级信息管理与施工工艺流程集成,为质量与安全管控提供了全面优化的路径。在质量管理方面,BIM 模型记录了所有构件的设计参数、施工标准与安装时间信息,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模型进行施工验收与质量评估。同时,通过与智能检测设备(如激光扫描、三维测量)结合,可实现对施工精度的快速比对与偏差分析,及时发现误差部位并进行纠正。对于隐蔽工程、结构节点等关键部位,BIM 平台支持施工过程的全过程记录与图像上传,形成可追溯的质量档案,便于事后责任界定与维修维护。

五、基于BIM 的成本控制与综合效益提升策略

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涵盖人力资源、材料设备、机械租赁、分包管理与不可预见费用等多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成本数据的动态掌控与决策过程的信息化。BIM 技术通过构建5D 模型(含造价维度),可将成本数据与构件信息、施工进度及资源计划进行深度集成,实现预算编制、招投标控制、成本核算与决算管理的一体化联动。在施工前期,设计方案可通过 BIM 模型进行量价一体化计算,准确生成工程量清单与成本预算,减少传统算量误差。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数据通过施工日志、材料出入库、人工记录等与模型动态关联,系统可自动生成成本变更报告与支出曲线,辅助项目管理团队对支出偏差进行识别与调整。同时,基于历史数据与施工模拟,BIM 还可构建项目成本预测模型,对未来支出进行模拟分析,为资金流动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结论

BIM 技术作为新时代建筑业信息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已从单一设计支持工具,逐步演化为集计划编制、协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安全监管与成本核算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本文系统梳理了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多维度优化策略,揭示其在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施工风险、节约项目成本与强化信息协同方面的核心价值。实践表明,将 BIM 深度融合于施工项目全过程管理,不仅可显著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信息割裂与响应滞后问题,更能推动建筑项目向精细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迈进。未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融合发展,BIM 的智能化水平与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拓展。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也将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从经验型决策向数据驱动型治理的根本跃升,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 陈述. 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1):234-235.

[2] 刘占省 , 李占仓 , 徐瑞龙 .BIM 技术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 [C]// 清华大学 , 东南大学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10-14.

[3] 谭泽迅 . 基于 BIM 技术构建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探讨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25(07):171-173.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3.0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