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短视频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舆论监督报道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许旭峰

长兴县融媒体中心  313100

引言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短视频的崛起,改变了舆论监督的传播模式,成为主流媒介之一。短视频凭借低门槛、快速传播和高度互动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关注。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信息传递、社会监督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短视频的引入,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创新舆论监督报道的机会,也使得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加直观和易于接受。

然而,短视频时代不仅带来了传播形式的创新,也带来了内容生产、受众互动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挑战。如何筛选和监管信息、如何确保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如何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短视频创新舆论监督报道路径,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短视频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与挑战

(一)短视频的优势与应用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形式,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短视频内容能够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与文字和图片相比,短视频通过声、光、影等多感官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感染力。这种形式让信息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极大地缩短了传播周期。其次,短视频平台提供了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与传播者,这使得公众在舆论监督中的参与度显著增强。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功能,观众可以直接表达意见并与内容创作者互动,推动舆论更加广泛和多元化。

此外,短视频的即时性和低制作成本,使得舆论监督的报道能够更加快速、灵活地应对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快速响应热点问题和社会事件,迅速将事件的核心信息传递给公众,引导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讨论。短视频在舆论监督中不仅仅是传播工具,还是有效的参与平台。通过直播、评论、点赞等功能,公众可以实时表达意见和建议,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舆论场。

(二)短视频时代面临的挑战

尽管短视频在舆论监督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面临许多挑战。首先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问题。短视频平台上信息量巨大,真假难辨,一些不实的信息可能会通过短视频快速传播,甚至误导公众。如何保证短视频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并且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核心挑战。缺乏有效的监管可能导致虚假信息迅速蔓延,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

其次,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门槛较低,可能会引发信息的过度简化或极端化,削弱舆论监督的深度和公正性。许多短视频为了吸引眼球,可能采取夸张的表现方式,这种简单化和情绪化的处理方式往往无法全面呈现事件的复杂性。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和监督,避免公众的情绪化反应和信息的片面化。此外,短视频的快速传播也带来了舆论冲突和社会治理的问题,如何有效调控网络舆论,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短视频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影响

短视频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极大地改变了舆论监督的传播模式。传统的舆论监督通常依赖文字、图片和长篇报道,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受众的参与度有限。短视频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能够更加即时、广泛地传播。其多媒体特性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得舆论监督不仅限于单纯的信息发布,更具备了情感的传递和价值的引导功能。短视频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社会不正之风、政府失职等问题,增加报道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从而有效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然而,短视频的高度简化和快速传播,可能导致信息的表面化和碎片化。在一些情况下,短视频可能过度聚焦某一事件的情感冲突和个体表现,忽略了事件的整体性和深度分析。这种“快餐式”的信息传播可能会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使用短视频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必须确保内容的深度和客观性,避免陷入过于情绪化和片面化的报道陷阱,确保舆论监督的全面性与公正性。

二、短视频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舆论监督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短视频内容创作的质量与深度

短视频的魅力在于其短小精悍、易于传播,但同时也面临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短视频在舆论监督中的有效性,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重视短视频内容的创意生产和深度策划。内容创作要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围绕公共事务、政府行为、社会不公等领域展开,确保信息具有社会关注度和时效性。要避免单纯的娱乐化或碎片化内容,注重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实际意义。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发挥专业记者的作用,推动深入调查与报道,避免短视频内容的简单复制和浅尝辄止,确保报道的深度与精确性。通过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的合作,深挖事件背后的根源,确保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融媒体中心应注重短视频的故事性和互动性,通过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以及社会互动的引导,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使舆论监督的效果最大化。同时,融媒体中心还应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策划,确保每个报道不仅具有信息价值,还能引起社会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二)加强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与舆论引导

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流动非常快速,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受传统媒体限制。因此,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监管和舆论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舆论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虚假信息、恶意传播和不当言论。通过平台合作,建立信息核查和内容审查机制,确保发布的内容真实、准确,并有效遏制误导公众的虚假报道。

在舆论引导方面,融媒体中心应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积极回应公众关切,解答公众疑问。通过留言、评论和直播等功能,及时与公众进行互动,传递正面信息,引导理性讨论,避免情绪化和偏激言论的蔓延。同时,融媒体中心还可以组织线上专题讨论会、专家访谈等形式,增强舆论监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升公众的信任感与参与度。融媒体中心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建立起更加健康、理性和多元的舆论环境。

(三)加强社会化传播与互动参与

短视频时代,舆论监督不再是媒体单向传递信息。传统模式限制公众参与,监督广度深度不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积极变革,推动社会化传播。其贴近基层,要利用短视频平台优势,搭建公众监督桥梁,及时发布本地民生等监督内容。虽不强调受众直接制作短视频参与,但可通过设置互动话题、开展线上讨论等方式,引导公众在评论区反馈问题、交流看法,促进公众从单纯信息接受者向监督参与者转变,提升舆论监督广泛性与有效性。

融媒体中心还可以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与专业内容(PGC)相结合,形成社会化传播的合力。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提高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融媒体中心还应关注受众的反馈,定期分析受众的需求和舆论动向,不断优化内容和传播策略,确保舆论监督活动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切合公众需求。这一过程将极大地增强社会各界对舆论监督的认同和支持,推动舆论监督的持续发展和深入。

三、结语

短视频时代给县级融媒体中心带来了全新的舆论监督机遇。通过充分利用短视频的优势,创新舆论监督的路径,能够极大地提高舆论监督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加强短视频内容的创意生产、强化平台监管与引导,推动社会化传播与公众互动,以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深入性和公正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短视频将在舆论监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透明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厦门市湖里区融媒体发展课题组 , 沈萍 , 林小勇 , 等 .“附近”的重建:县级融媒体政务服务功能研究——关于厦门市湖里区融媒体中心的个案分析 [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4,(06):31-38.

[2]宋春华.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挑战与对策探究——基于酉阳县融媒体中心的实证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15(24):108-111.

[3] 陈晓云 . 从启蒙到交互——融媒体时代教育类新闻报道中的“贴近性”策略研究 [J]. 东南传播 ,2024,(1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