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黄超

苏州市吴江区云龙实验学校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然而,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关注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强调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为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学历案作为新型教学设计工具,有机结合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探索教学评一体化下学历案课堂实践策略。

一、《两小儿辩日》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具有哲理性和故事性的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中午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面对他们的争论,孔子不能做出裁决。本篇文言文语言精炼、简洁,虽然全篇仅仅一百多字,但是却能够清晰地表述两个小孩的观点、论据、孔子的态度等 [2]。例如,文言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应用简单的比喻方法生动描绘了太阳在不同时间段带来的视觉差异,这种富有故事性内容的文言文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该篇文言文中蕴含很多古代文化知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了解、思考和观察,有利于学生体悟与学习古人的探索精神。其中的词汇表达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学生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两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和角度,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两小儿辩日》文言文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应用目标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读准文言文中字音,例如“孰为(wèi) 汝多知(zhì )乎”等。

2. 利用工具或者查看注释理解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并能够正确翻译全文。

3. 积累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等,真切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1. 通过分析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理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两小儿辩论的依据。

2. 通过小组合作思考孔子不能做出裁决的现象,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

1. 感受文言文简洁之美,了解古人在表达观点中展示出的智慧。

2. 尝试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文化传承和理解目标

1. 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例如古代人对太阳的认知和了解。

2. 体会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评一体化下《两小儿辩日》学历案设计

(一)课前预习设计

1. 课前预习任务: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文,利用拼音或借助工具书读准课文中的字音,圈出生字和生词;任务二:初步掌握课文讲述的内容,尝试使用翻译自己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任务三:利用多种渠道查阅关于孔子的资料。

2. 课前预习评价:教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如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字音的掌握程度,对孔子资料的查找情况等。了解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教学实践

1. 教学导入环节

在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太阳分别在早晨、中午时的图片,并将两张图片放到一起做对比,提问:“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你觉得哪个时间段太阳离我们较近,哪些时间段太阳离我们远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出课题《两小儿辩日》。

评价:在教学导入中,教师观察学生问题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太阳现象的了解,为后续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2. 初读课文环节

教师为学生示范阅读课文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读准音,读通句子,要求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在适当时机从语调、字音等角度给出评价。该环节中,重点讲解“为”“知”两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从意思入手,达到因义定音、因义断句的效果。

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课文朗读情况及时给予教学反馈,纠正学生错误读音,保证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性和正确性。

3. 理解课文大意环节

在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工具书、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标记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对课文的翻译情况,互相解答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每组推选出代表分享翻译成果 [3]。教师着重讲解学生翻译中的共性问题,强调重点文言文词汇的含义。

评价:教师做好巡视工作,及时给予教学指导。当小组代表发言后,评价学生翻译准确性、小组合作学习热情等,表扬小组合作良好且翻译准确的小组,纠正存在问题的地方。

4. 分析两小儿的辩论环节

在该环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用“__”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用“﹏”画出观察到的现象,用“( )”画出两小儿的判断依据。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小孩的观点,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论据则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看到的现象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论据则是其对温度的感受。随后,教师组织小组学生讨论两个小孩的思维方式,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各小组派出代表阐述对小孩思维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4]。最后教师做出教学综合和评价,肯定学生积极思考过程,讲解一些科学原理和知识。

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广度、深度,小组合作学习热情,肯定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以及积极讨论的行为。

5. 感悟哲理环节

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无法裁决?从这件事中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会?”引导学生学习学无止境的道理,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

评价:通过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哲理的学习和感悟情况,高度评价能够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哲理的学生,使用启发式引导方法指导理解较浅的学生。

四、《两小儿辩日》文言文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教学评价环节,应用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

(一)形成性评价策略

一方面,课堂表现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合作交流情况等给予教学评价。例如,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学生,肯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的学生。制定课堂表现评价表,记录学生在不同环节的表现,如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等。评价表使用等级制度,从而直观、全面的反应学生真实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评价学生预习作业、课中联系、课后作业。在评价学生作业中使用书面评语方式,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不足和优势,提出改进意见。在班级内展示高质量,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终结性评价

在学习完《两小儿辩日》后,开展测试,测试内容包含文言文字词解释、文化常识等,根据测试水平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分析测试结果找到学生文言文学习问题,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训练,优化文言文教学策略。在学期末,教师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表现等对文言文学习情况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在评价中附上详细的评语,肯定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指明改进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学历案教学中以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学习为案例,分析了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语文文言文学历案课堂实践策略。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该种教学实践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学习和评价分离的局面,有机融合了教、学、评,形成一个动态、系统的教学体系。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文瑶 . 基于”微任务群”的小学文言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J]. 新课程 ,2025(15):89-92.

[2] 韩翠萍 .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2):37-39.

[3] 王富强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评价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4(15):62-64.

[4] 亢俊玫 .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刷子李》的教学为例 [J]. 教育界 ,2024(29):125-127.

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 15 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教 - 学 - 评”一致的大单元学历案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GL-L7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