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想引领的路径探析
李雯雯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天津市 300270
前言: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学生、组织建设以及思想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通过主题团日、政治学习等活动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彰显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与质量。现如今,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共青团发挥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明显,尚未达到期望水平。为了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性,本文探究“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想引领的路径,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
一、聚焦主体:精准对接青年实际需求
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思想引领、服务学生、维护权益、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建设等使命,要通过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代表学生与学校沟通,向上反映学生的诉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主动、积极承担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职责,这是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基础。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有多种路径,解决实际问题是其一,也是服务青年学生的具体表现。因此,“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聚焦主体,精准对接青年的实际需求,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共青团要通过线上交流与线下互动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年团体,如线上利用大数据技术、线下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高校学生存在的困难,再针对人际沟通困难、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等学生群体加大帮扶力度,通过精准帮扶切实有效地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 [2]。例如,在了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后,共青团则致力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以此强化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自觉地遵守学习纪律;在了解青年的求职需求后,共青团则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基于现有资源与团学组织网络等提供精准的就业帮扶,引导高校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二、拓展内容:整合思想引领多维资源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在思想引领工作中要注重多维资源的整合,以此提升工作效果。第一,基于志愿文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共青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是实践育人的有效抓手。通过统筹组织、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明建设、高校学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以此培养青年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与奉献精神,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此助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思想教育的内化,贯彻落实思想引领工作。第二,基于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作为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精神磁场,校园文化扮演重要角色,青年学生是文化活动主体,所以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可以基于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以此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具体来说,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解读经典、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特色化文娱活动等方式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第三,基于社团文化规范学校社团建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社团是一个自发性的学生组织,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延伸。《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分析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社团管理工作水平。“大思政”背景下,要发挥不同社团的优势,打造有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着较强思想性、能够彰显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以此提升共青团的文化引领力,优化育人效果。
三、创新方式:革新思想引领方法手段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摒弃传统的思想引领方法,基于现实需求革新思想引领方法。第一,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强化政治引领。“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可以依托“青马工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引导,包括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等,增强高校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与政治认同,同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发挥青年榜样的朋辈效应。朋辈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让思想引领具有亲和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朋辈是指发展目标、经历以及情感相近的伙伴,朋辈关系有天然感召性、亲近性,发挥朋辈效应可以提升教育实效性。“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评优评先工作发挥榜样力量,重点表扬积极奉献、勤奋好学的青年学生。此外,邀请高校学生喜爱、崇拜的杰出校友,通过开展讲座等方式与在校学生零距离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思想引领。
四、丰富载体:延展思想引领呈现方式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通过丰富载体延展思想引领呈现方式,让思想引领发挥出更大的效能。第一,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网络文明志愿、法律咨询、科普宣传、乡镇振兴、红色基因寻访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者引导青年学生围绕生态环保、大学生村官、走访校友、农业与农产品开发等主题展开调研,在深入、广泛调查研究后撰写学术论文与调查报告。通过这类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感受爱国情,强化思想引领作用。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青年学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代,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所以,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宣传、意识形态教育、思想引领等,如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线上“精品课堂”,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 AI 智能讲解、动漫、视频等,还可以设置“与AI 对话”的活动,以此提升高校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思想引领真正深入人心。此外,还可以通过 AR/VR 等技术展示立体化场景,特别是解读历史文化、进行党史教育等,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沉浸式体验,以此增强教育影响力,最大程度触动学生的情感。
结论:
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是关键环节,尤其在“大思政”背景下,探索共青团思想引领路径有着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要认识到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深入研究贴近青年兴趣、符合青年发展需求的思想引领路径,用奋斗精神引领高校学生前行,用科学理论武装高校学生头脑,用生动实践推动高校学生成长,让每一位高校学生都能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推动“大思政”工作落地。
参考文献:
[1] 徐微微 .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与“大思政”格局融合路径研究 [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 2024, 41 (12): 50-53.
[2] 刘嘉洋 .“大思政”格局下彰显“青年味”的共青团思想引领路径探究 [J]. 世纪桥 , 2024, (12): 41-43.
[3] 辛咏萱 , 赵赫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实现路径研究 [J].品位·经典 , 2024, (04): 20-23.
[4] 万一豪 .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提升路径探索 [J]. 河南教育( 高等教育 ), 2023, (09):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