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方法初探
袁舒婷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516000
前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新兴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经真实项目和问题驱动学习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实际能力,而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大知识单元,以便学生在更广泛背景下理解掌握知识,大单元教学方法亦是如此。本文将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章节复习课为例,探讨在项目式学习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方法。
一、立足项目式学习构建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
在当下教育教学模式不断革新之际,有着独特实践导向与探究特性的项目式学习,为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全新视角,针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章节复习,传统教学常聚焦于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与判定定理的记忆及简单应用,而项目式学习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目标需打破此局限,构建起知识、能力与素养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以“校园智慧空间改造”这一真实且具吸引力的项目为例,其涵盖校园内多个功能区域的设计与优化,学生参与其中面临着诸如图书馆阅览区需宽敞明亮、布局规整空间,艺术展厅追求独特造型与视觉冲击力等不同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学生得深度剖析矩形四个角为直角、对角线相等特性,菱形四边相等、对角线垂直平分性质,以及正方形兼具矩形与菱形双重属性特点,把这些几何知识灵活运用于空间规划与设计里,在此过程中,判定定理不再是孤立知识点,而是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经反复应用实现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小组协作作为项目推进的重要形式,在设计方案的讨论过程里,学生们要各抒己见地分析不同特殊平行四边形于实际场景中的优势与不足,像在讨论体育馆场地设计时对比矩形和菱形探讨哪种图形更利于运动员活动与观众观看这样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不仅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极大提升他们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且把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校园改造项目相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推动知识从课堂向实际生活迁移,以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与价值塑造的协同发展,切实契合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
二、分层递进式项目任务设计策略
科学合理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对确保项目式学习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就“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章节复习而言,项目任务设计需依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层递进原则以构建起“基础 - 应用 - 创新”的梯度化学习路径,从而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发展需求并促进全体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在基础任务阶段,以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构建清晰知识框架为主要目标,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概念图、表格对比等可视化工具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全面整理,比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矩形的性质(像四个角为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等)、判定方法(如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等)以层级分明形式呈现,利用表格对比直观展示菱形与矩形在边、角、对角线等方面异同,如此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解、强化记忆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应用任务阶段,便将教学重点转向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创设诸如“校园景观优化”这类贴近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像学校计划在校园内建花坛且预算有限、要求花坛形状为特殊平行四边形且面积最大的情况,学生面对此任务需综合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矩形面积为长乘宽、菱形面积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等)以及对称性等知识来深入分析与计算,他们可能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比如设计成正方形花坛利用其面积计算简便特点,或者设计成菱形花坛通过调整对角线长度优化面积,在方案比选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和验证以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创新任务环节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跨学科素养为旨,教师设置“数学艺术融合创作”等具挑战性任务,如要求学生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设计校园文化墙,学生完成这一任务时不但要考虑几何图形特性,像利用菱形轴对称性设计对称图案,而且要结合美学原则,如色彩搭配、图案布局等将数学知识与艺术设计巧妙融合,在创意表达过程中需突破常规思维尝试不同组合与变化,进而深化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创新能力与审美水平。
三、项目驱动型教学过程的实施路径
以项目任务为核心的项目驱动型教学过程,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主导讲授模式而构建起“任务驱动 - 协作探究 - 成果共研”的动态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于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里成长。教学伊始,教师发布“社区活动中心空间设计”等综合性项目任务并明确任务要求与目标,即活动中心需含休息区、健身区、展示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且设计要符合安全、美观、实用等原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组内讨论明确分工,有负责查阅建筑设计规范以了解空间设计基本要求的,有进行实地测量来获取场地实际数据的,还有负责收集不同特殊平行四边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为设计提供灵感的。在探究阶段,学生们深入分析不同功能区域特点与需求并结合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设计构思,比如在设计休息区时,考虑人们对舒适、规整空间需求,基于矩形特性选其作空间原型。在设计装饰隔断时,利用菱形轴对称特性设计出富有美感图案以实现美学与功能统一。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并非置身事外,而是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当学生在特殊平行四边形判定应用上遇困难,像难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如“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这个四边形已知的条件符合哪些判定方法?”加以引导以启发学生思考,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进行个别化指导来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障碍。
总结:总之,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章节复习课为例所采用的大单元教学方法,在项目式学习背景之下,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有效性。未来可进一步对这一教学方法予以探索与完善,以便更好地契合新时期教育发展之需求。
参考文献:
[1] 薛红霞,赵学昌,赵国鲜,常磊 .“整体学习”思想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以“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为例 [J]. 初中数学(高中版),2013(1):6-13.
[2] 王晓丽,于彬.“大概念、大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以“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为例[J]. 中学数学,2022(07).
[3] 邢成云,陈元云 . 课程整合视域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以方程大单元为例 [J]. 中初中课堂教学研究,2021(12):19-23,27.
[4] 吕世虎 , 杨婷 , 吴振英 .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操作步骤 [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8(4):41-46.
[5] 朱敏彦 .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