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周宝连

高州市第七中学 525200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创设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成为了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体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促进其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例如,在教授平面向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相关的问题情境,如风力对帆船行驶方向的影响。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向量的概念和作用,还能学习到向量加法、减法等运算规则。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感兴趣的领域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学生喜欢的运动队伍胜率分析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既贴合学生的兴趣点,又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从而深化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应该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从简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以几何学为例,初始阶段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随后逐渐引入更复杂的空间几何问题,如利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递进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能有效维持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应用,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于其能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例如,通过设计涉及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的实际应用情景,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能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几何或物理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的设计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当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案时,他们需要相互讨论、协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解决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将极大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法,寻求更贴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课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小红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J]. 读写算 ,2024,(19):68-70.

[2] 张文涛 .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建模课程构建与实施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02):1-8.

[3] 陈欣玥 . 高中数学“ 问题链 + 任务单” 单元式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4,(07):97-99.

[4] 马孟华 , 施亚军 , 彭元忠 . 基于信息技术工具 GeoGebra 辅助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设计及反思——以“对数函数”新课教学为例 [J]. 数学教学研究 ,2024,43(01):51-62.

[5] 陈丁怡 . 基于 GeoGebra 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立体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D]. 导师:李忠如 . 西南大学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