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
文昌露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引言:
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学科分科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社会需求,学校教学呈现出多个学科交叉和交融的趋势。跨学科主题教学注重建构跨学科知识网络,培育跨学科素养。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构成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导向。从语文课程发展现状看,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还融入了历史、艺术乃至科学元素。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优势
(一)丰富的教学资源生成
能够生成大量不同类型资源的支持了跨学科主题的教学,大大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这个方式快速得到各类文本材料,如科学文献、历史故事、时事案例等等,再把它们直接带到语文学科课堂,极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语文学科里面其他学科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智能化教学支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对学生的答案、写作等内容进行实时分析,快速识别语法错误、句子不通顺、逻辑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能及时纠正问题,也可以通过反馈使学生自我纠错,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利用智能辅助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跨学科学术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课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可以让知识点变成学生感兴趣、直观易懂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具有情境性的素材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跨学科学习的乐趣,并觉察到生活场景中处处都隐藏着不同的跨学科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并付诸行动的兴趣与动力。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主题选择与资源整合
从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初中语文学科跨学科主题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和便利的资源整合工具。“气候变化与文学思考”“气候变化与文学思考”等富有文化价值、现实意义的主题都能够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帮助学生在读中思、学中探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结合教学主题生成相应领域的科学文献、文学作品或背景资料文本,并能够为各个年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语言难度版本,方便教师整合使用这些资源并组织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比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多个学科的气候类资源,例如:人工智能生成的气候变化科普文章;以及对于生态环境变化有反应的人工智能生成的现代诗作,如:借助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成生成工业污染对大自然影响等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等。与语言知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关联也使学生可以结合语篇和阅读课程知识更深入了解有关气候方面的社会意义;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丰富文本来源及大量数据可以为教师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上完成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研究自然、文学等领域的自然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二)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把语言知识和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阅读理解、数据分析、写作等多个环节的任务链设计,使学生能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与文化对话》这一主题中,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多模态资源,帮助学生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如将人工智能产生的中华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如敦煌壁画复原案例及三维技术原理图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魅力。以任务为导向的活动明确学习目标,层层递进,多模态学习辅助为学生提供了多视角来理解课题。
(三)智能评价与反馈
过程性评估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重点,利用人工智能实时分析对学生在文本理解、语言应用和任务完成等方面的能力和深度进行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评估可以为教师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改进方向。在“气候变化与文学思考”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估,如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之后,阅读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有关气候变化的科普文章,然后完成一篇文章的分析任务,回答“文章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实时分析,并对语言的准确性和分析深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如“需要更明确的论据来支撑观点”、“句式多样性有待提高”等。AI 也可以统计出整个班级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趋势,如哪些题目具有普遍性,帮助老师调整教学重点,根据任务过程进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指导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本解读能力。
结束语:
总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进行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有利于开拓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视野,增强教学灵动性与教学评准确定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思整合,在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驱动下促使学生掌握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燕, 胡义姗.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以“茶文化”主题为例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9):8-10.
[2] 蔡旻君 , 张书琦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 : 之由、之道与之径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5,31(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