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赋能传统建筑业BIM 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张广程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3
前言: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BIM 技术重塑着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模式与管理流程,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都展现出显著的增效降本潜力。然而,BIM 技术在传统建筑业的深度应用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高职院校拥有紧密对接产业的专业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为传统建筑业注入数字化发展新动能,推动其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1、高职院校在传统建筑业BIM 技术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 BIM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上缺乏对行业动态的精准把握,未能充分考量不同建筑企业、不同岗位对 BIM 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化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掌握基础的 BIM 软件操作,难以快速适应建筑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导致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1.2 课程体系不完善
BIM 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合度不足,存在课程内容碎片化、重软件操作轻原理与应用逻辑等问题。部分课程未能与建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融合,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同时,缺乏对 BIM 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前沿。
1.3 实践教学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 BIM 应用能力的关键,但许多高职院校存在校内实训设备陈旧、软件版本落后、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校外实习由于企业接纳能力有限、实习指导不到位等因素,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核心BIM 工作中,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1.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在 BIM 人才培养中尚未形成长效、深度的合作机制。多数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生实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等浅层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共建、技术研发协同等方面缺乏深度合作。
2、高职院校赋能传统建筑业 BIM 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1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各地方高职院校应联合行业协会、龙头建筑企业,定期开展行业调研,深入分析 BIM 技术在建筑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趋势与岗位需求变化,共同制定契合市场需求的 BIM 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细化 BIM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在各自专业领域熟练运用 BIM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侧重培养 BIM 施工管理、虚拟建造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强化BIM 算量、成本控制与数据分析能力等。
2.2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2.2.1 整合课程内容
打破课程间壁垒,将 BIM 技术有机融入建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引入 BIM 三维设计理念与软件工具,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同步建立 BIM 模型,强化设计成果的可视化与协同性。在施工组织课程中,借助BIM 模拟施工进度、优化资源配置,让学生直观理解施工流程与管理要点。同时,设置 BIM 综合应用课程,通过综合性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对 BIM 技术的系统运用能力。
2.2.2 更新课程内容
关注 BIM 技术发展动态,创新融合行业先进应用成果与技术标准纳入课程内容。如引入 BIM 装配式建筑、BIM 绿色建筑、BIM 智慧运维等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新兴技术的应用方法。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内容审核与更新,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对接。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3.1 升级校内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加大对 BIM 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更新先进的 BIM 软件与硬件设备,如高性能图形工作站、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开发基于实
际工程项目的实训项目库,涵盖不同规模、类型的建筑项目。同时,建立实训效果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考核与成果评估,及时反馈学生实训情况,针对性调整实训计划。
2.3.2 深化校外实习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学生实习岗位。校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BIM 项目。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各阶段工作,如设计阶段的 BIM 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 BIM 施工管理与运维阶段的 BIM 数据应用等,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职业素养。
2.4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2.4.1 共建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BIM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将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实际项目案例与技术资料,与学校教师联合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BIM 教材与教学资源。同时,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开展讲座与培训,将行业最新技术与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4.2 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鼓励高职院校与建筑企业开展BIM 技术研发合作,共同攻克行业技术难题。学校利用自身科研资源与人才优势,结合企业实际项目需求,开展如 BIM 数据安全管理、BIM 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等课题研究。通过技术研发合作,推动BIM 技术在传统建筑业的创新应用,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3、结论
高职院校在推动传统建筑业 BIM 技术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使命与责任。通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大批适应行业需求的 BIM 专业人才,为传统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在未来发展中,高职院校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自身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助力传统建筑业在BIM 技术引领下实现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Z]. 建市〔2020〕60 号,2020.
[2] 刁志中。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路径 [J]. 数据,2022(05):33-38.
[3]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性)调研分析 [J]. 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 (06):36-41.
作者简介:张广程,出生日期:1986 年8 月8 日,性别:男,籍贯:辽宁省丹东市,民族:汉族,学历学位:本科/ 工程硕士,职称:讲师,二级建造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本文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项目,课题名称:高职院校赋能传统建筑业 BIM 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批号:202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