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开发趣味科学实验的实践研究

作者

尤志津

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212400

引言: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理念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往往存在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融入趣味科学实验的开发中,可以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增强其现实意义和吸引力。本文基于这一核心理念,系统研究开发趣味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及具体实践策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与探究能力,推动科学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一、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开发趣味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着重于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借助趣味科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领悟深奥的科学理论。这些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技巧 [1]。设计难度适宜且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如自行制作简易电动机或模拟火箭发射实验,学生在实践中能熟练掌握电磁学及力学等学科知识。此教育模式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实践操作中,增强科学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切实实现学以致用,用中深化学习。

二、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开发趣味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设计富有乐趣的科学实验,需将趣味性与科学精神深度融合,如同“会舞动的盐晶”实验,杯沿盖保鲜膜撒盐,盐粒在“喊叫”中跳跃的奇特景象极具吸引力。这背后蕴含着声音振动传播的科学奥秘——声波激发空气、杯子直至保鲜膜的连锁振动反应,学生在探索有趣现象之际,需掌握振动传递的物理原理。此设计巧妙避开了乏味的理论阐述,又揭示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科学思维能力,达成娱乐与学习的双重效益。

(二)实验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实验安全及操作需精确掌握,“自制彩虹牛奶实验”采用安全牛奶及色素等材料,利用滴管滴入洗涤剂导致颜色扩散,操作简便,步骤清晰,针对各学段可灵活调整难度,低龄儿童观察色彩转变,高龄者研究分子运动规律。此设计摒弃了有害物质及风险操作,又通过分层引导确保操作可行性,学生在安全实践中亲身体验,在材料相互作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维护安全边界与拓展研究广度。

(三)实验材料的易得性与环保性

实验选材需考虑获取便捷及环保性,“纸桥承重实验采用 A4 纸及书籍等材料”,学生易于获取,纸张可回收利用,书籍可循环再用;“自制汽水可利用小苏打及果汁等日常用品调配而成”,无污染排放 [2]。此类设计降低了实验的入门难度,鼓励学生随时进行活动,更注重材料循环再利用。纸张折叠揭示力学奥秘,在研究材料特性时融入环保观念,将科学学习与生活资源、环保理念紧密融合。

(四)实验的启发性与创新性

实验需兼具启发与创新特质,在“光的折射”实验中筷子“弯折”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光传播特性,进一步指导调整水温与浓度并观察其变化,激发深度探索。水果电池成功点亮灯泡实验创新突破传统电源观念,运用果酸与金属电极间反应产电,需融合化学物理知识领悟原理,学生在进行多种水果搭配的实验设计时,在创新实践中增强思维与行动力,实验是探索科学和培育创新能力的有力工具。

三、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开发趣味科学实验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主题

实验主题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事物中探寻科学法则。例如以家庭厨房中常见的“面团发酵”过程为题,研究酵母在温度与水分影响下的呼吸功能;以阳台种植绿豆发芽为主题,探讨光照及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专注于家电运用,冰箱除霜与温控机制密切相关,手机充电效率受数据线材质影响,关乎导体电阻特性。此类议题降低认知门槛,再次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隐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唤起对生活主动探索的求知欲。

(二)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需精简流程确保科学探究核心不变。例如,以水质净化实验为例,学生需先用纱布过滤泥水以去除大颗粒杂质,继续加入明矾后静置并观察胶体沉降,最终采用活性炭去除异味,三步操作包括过滤絮凝及吸附核心原理。“影子变换”实验,调整手电筒与物体间的距离及光源角度,记录影长与形态变动,以绘图或视频形式记录取代繁复的数据运算,步骤规划需考虑误差缓冲,实验中“种子发芽”环节让学生可自行调节浇水节奏,对比各组生长状况归纳普遍规律,调整操作难度以适应学生水平,保障全民参与、实现普遍发现。

(三)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探索日常物品的科学实验意义,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与深度研究相融合,利用废弃饮料瓶打造“水火箭”,调整瓶内水量及打气压力以研究反冲力与飞行高度间的关联,瓶身切割改造可展示大气压强大作用。利用快递纸箱及吸管制作“桥梁模型”,评估各类折叠结构的承载性能,掌握三角形稳定性原则,厨房里的白醋和小苏打能模仿火山爆发,呈现酸碱反应产生气体现象。废旧电池铜片锌片及导线可组装成简易原电池,探究电化学理论,这些物料获取便捷且价格低廉,且借助创新手段实现多样化实验用途,引导学生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体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

(四)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

打造“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操作—归纳总结”的探究闭环,培养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动参与者。在“植物向光性”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窗台植物生长方向并启发他们提出假设,再次独立设计单侧光照、全光照及无光照三组对比实验,确立浇水周期及生长高度测量的观测规范,实验过程中倡导学生详细记录异常情况,若某些植物群体未显著朝向光源生长,分析引导需考虑土壤湿度变动或种子类型差异。实验结束后,小组需进行汇报,以图表形式呈现数据、以模型阐释原理,对各种观点进行争论,教师只在关键节点给予协助,依据提示实施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掌握科学探究技巧,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3]。

四、结束语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趣味科学实验,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开发中,坚持科学性与生活化相结合的准则,采用生活化主题、精简操作流程、选用易得材料、指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手段,能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增强科学素质。未来,需加强实践探索与设计改进,让生活教育理念在科学实验中全面展现,辅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教育全面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友振 .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J]. 学苑教育,2025,(06):61-63.

[2] 王佳莹 . 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J]. 新课程导学,2024,(13):124-126.

[3] 江烨 . 巧用生活资源 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J]. 小学科学,2025,(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