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作者

李敬

宁夏回族自治区渠首管理处 宁夏青铜峡 751600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用水的重要保障,其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常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一)滴灌技术

滴灌通过管道将水以水滴形式缓慢滴入作物根部土壤,利用滴头精准供水,减少蒸发与渗漏。其节水率达 50%-70% ,水利用率超 90% ,还可水肥同施,适用多种地形与经济作物。不过,该技术初期投资高,滴头易堵塞,需定期维护,常用于果蔬花卉种植及规模化基地。

(二)喷灌技术

喷灌借助水泵与喷头,将加压水雾化后均匀喷洒灌溉。它灌溉均匀、节省人力、适应不同地形,但受风力影响大,能耗较高。适用于大田作物与绿地灌溉,在华北小麦种植区应用广泛,有效缓解水荒、提升产量。

(三)微灌技术

微灌涵盖微喷灌、涌泉灌等,以低压小流量精准灌溉作物根区。其节水节能、适配性强,可结合施肥施药提升效益。不过设备精密,对水质要求高,投资维护成本大,在干旱区及高附加值作物种植中优势显著。

(四)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通过混凝土、薄膜等材料衬砌,减少输水渗漏。该技术投资低、防渗效果好,能提升输水效率、降低成本,但施工难度大,复杂地形更甚,且需定期维护。作为应用广泛的节水技术,在北方大型灌区成效显著。

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

(一)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节水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灌区,滴灌、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比例逐渐提高,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例如,在新疆的棉花种植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使棉花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各地也在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节水灌溉模式,如结合雨水收集利用的节水灌溉系统、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等,进一步丰富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形式。

(二)存在问题

尽管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推广不足:部分地区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不足,传统的灌溉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于采用漫灌等粗放式灌溉方式。同时,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导致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难以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

设备维护不善:节水灌溉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和完善的维护机制,设备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和更换,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正常运行和节水效果。

资金投入不够:节水灌溉技术的初期投资较大,包括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等费用。而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自身的资金投入能力有限,政府的资金支持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许多地区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资源管理不善: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滥用的现象。缺乏科学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导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能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结合,影响了节水效果的发挥。

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对策

(一)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

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加高效、节能、低成本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同时,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建立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设备维修等一站式服务,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此外,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二)完善设备维护体系

加强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监管,提高设备质量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建立健全设备维护机制,培养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定期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鼓励成立专业的设备维护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市场化的维护服务,解决农民维护设备难的问题。同时,建立设备质量追溯体系,对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确保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处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推广和设备更新。同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降低农民的投资成本,提高农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信贷支持等方式,为农民提供资金贷款,解决农民的资金困难。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纳入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计量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推广用水计量设施,实行按量收费制度,通过经济杠杆促进农民节约用水。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资源污染,保障农业用水安全。

五、结论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技术推广不足、设备维护不善、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

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设备维护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水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将更加高效、智能、环保,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军 .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J]. 农业科技创新 ,2025,(19):45-47.

[2] 张军 . 浅议水资源高效利用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J]. 农业科技创新 ,2025,(21):54-56.

[3] 张文杰 .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0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