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民办幼儿园幼小衔接下运用绘本阅读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张慧
东胜区东方幼儿园 017000
引言
幼小衔接不仅是教育体系中的学段过渡,也是儿童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与心理状态的重要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遵守规则、专注任务、整理物品等,构成儿童顺利进入小学课堂的关键前置条件。普惠民办幼儿园因服务对象广泛、家庭背景差异明显,更应注重在大班阶段通过适宜策略实现学习行为的有效内化。绘本作为一种儿童接受度高的教育资源,不仅具备语言文字的认知价值,更通过图文情境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与行为模仿冲动,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行为规范与学习策略。因此,探索在普惠民办园衔接教育中科学运用绘本阅读,系统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明确的现实价值与教育意义。本文将围绕绘本与学习行为的互动机制展开论述,分析普惠园当前的应用困境,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路径,以实现儿童从游戏式活动向规范性学习的平稳过渡。
一、学习习惯在衔接阶段中的基础功能与行为特征
学习习惯并非简单的行为重复,而是在特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稳定认知行为模式,是儿童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与持续投入的体现。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将从相对自由、宽松的游戏性学习状态转向强调规范、目标与集中力的课堂学习。若缺乏适当的行为准备,儿童在进入小学后易表现出注意力涣散、规则意识薄弱、任务执行拖沓等问题,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心理适应。因此,衔接教育需将习惯培养作为核心目标之一,系统设计教育情境与行为引导策略。
大班阶段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在语言、思维与行为控制方面已有初步发展,对规则与期望具备一定理解能力,且具有模仿性强、情绪驱动明显的行为特点。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需依托可感、可视、可迁移的教育媒介与引导方式,引发其内在动机,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绘本阅读正是以生动情境承载教育意图,使儿童在具体角色与情节中获得行为代入与反思契机,为习惯的认知内化与行为固化提供心理支持与行动范式。
二、绘本阅读在学习习惯培养中的教育价值与实践基础
绘本阅读具备图文结合、情节鲜明、主题集中等特点,能够在不依赖复杂语言结构的前提下引发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与情感共鸣。通过绘本中角色的行为展现、任务执行、规则遵守等过程,儿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学习行为的正向反馈与社会认同,增强其对规范行为的认知理解。此外,绘本阅读作为一种互动性强的教育活动,往往伴随着教师提问、讨论引导与延伸表达,使儿童在语言组织与行为计划中实现自我反思,提升行为的自觉性与目标感。
在普惠民办园中,绘本资源相对易获取,适合在有限条件下开展系统性的学习习惯教育。然而实践中,绘本的使用多停留于语言表达训练与识字教学,未能充分挖掘其在行为引导与习惯塑造中的潜能。同时,教师在组织绘本阅读时多偏重故事讲解而非行为延伸,忽视了绘本作为行为范式引导工具的作用,造成教育目标模糊与实践路径断裂。因此,提升绘本使用的目标性与策略性,将其作为学习行为引导的核心媒介,是提高衔接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向。
三、当前普惠民办园绘本阅读应用中的问题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普惠民办园绘本阅读活动在结构设置与目标引导上存在显著短板。首先,活动目标设定不明确。部分教师将绘本阅读作为语言课程的辅助工具,缺乏对学习习惯目标的系统规划,导致教育内容碎片化,行为指向性弱,无法在活动后形成有效的行为迁移。其次,教学组织流程单一。多数阅读活动仍以“讲故事—回答问题”为主要形式,缺少必要的情境再现与行为实践环节,使儿童无法通过真实操作强化阅读中所获取的行为经验。
此外,教师的行为引导能力亟待提升。由于普惠园师资整体教学经验有限,对绘本中潜藏的行为教育价值把握不够,常常忽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反应,错失调整与引导的关键节点。同时,园所对绘本活动的评价体系多以语言输出为主,缺乏对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系统跟踪与分析,难以评估习惯培养效果。此外,家庭支持缺位也是限制绘本阅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部分家长对绘本的理解仍停留在娱乐阅读层面,未能在家庭中持续强化绘本传递的行为规范,导致学习习惯培养缺乏协同环境。
四、基于学习目标的绘本阅读策略优化路径
优化绘本阅读策略,需以学习习惯培养为目标核心,重构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逻辑。首先,教师应在绘本选择上依据习惯培养目标设定主题,如专注、守时、合作、整理等,确保内容与行为指向高度契合。在教学环节上,应将故事讲述与情境模拟相结合,设计角色体验、任务演练与集体讨论环节,使儿童在多种形式中巩固行为模式,强化认知—行动—反思的学习链条。
其次,教师应注重引导语言的策略化运用。在阅读过程中设置关键提问,引导儿童关注角色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鼓励其表达自身想法与经验联想,推动其形成对良好行为的积极判断与自我期待。同时,应通过设定阅读后的行为任务与家庭延伸活动,如“模仿主人公行为一周”“在家中整理玩具”等,推动阅读内容向日常行为的迁移,实现园所—家庭双向联动。
园所应构建绘本阅读与习惯观察结合的评估机制,制定涵盖阅读参与度、行为表现转化与家庭反馈的多维评价标准,指导教师根据儿童个体差异调整阅读策略与行为指导方式。此外,应通过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绘本行为教育功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实现教学意图与行为成效的统一。
结语
在普惠民办园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能力准备的体现,更是儿童顺利过渡小学生活的重要保障。绘本阅读作为具备教育延展性的活动方式,若能与学习行为目标紧密结合,科学设置教学环节与行为引导路径,完全可以在情境参与与情感共鸣中实现行为习惯的自然迁移与持续巩固。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在教师认知、教学策略与家庭协同等层面建立完善机制,推动绘本阅读从“语言工具”转向“行为范式”的教育转型。未来应在政策推动与教研实践中持续深化绘本与习惯教育的融合路径,使其真正成为普惠园幼小衔接教育体系中的高效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施淼 . 幼小衔接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与策略 [J]. 好家长 ,2025,(33):78-79.
[2] 李旭颖 . 幼小衔接视域下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07):70-72.
[3] 李 思 敏 . 以 绘 本 阅 读 促 进 幼 儿 园 幼 小 衔 接 的 探 讨 [J]. 读 写算 ,2024,(3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