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刘婷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引言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因呼吸功能下降而出现肺部并发症,对康复与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呼吸功能锻炼被证实能改善肺通气与排痰功能,但患者在执行过程中依从性不足,成为护理工作的难点。依从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疼痛体验、心理状态、健康认知与社会支持。若未能及时干预,康复过程易受阻。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护理对策提升依从性,不仅有助于改善近期康复效果,也能为长期健康管理提供实践依据。
一、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
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显示出康复中的普遍难点。术后早期在护理指导下患者能进行训练,但因切口疼痛、体力不足和心理恐惧,依从性逐渐下降,常导致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未能坚持规定频次和强度,甚至出院后放弃训练,影响远期效果。认知不足使患者误以为出院即康复,从而进一步降低依从性,对护理团队提出更高要求。
在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时,可以发现术后疼痛管理不足是主要障碍。胸外科手术创伤较大,切口疼痛会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加重,使患者对深呼吸、咳嗽排痰等动作产生明显抗拒。术后引流管留置、胸腔负压引流的不适感也使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出现畏惧心理。除躯体因素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依从性影响显著。部分患者因担忧病情复发或惧怕术后不适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这种心理负担会降低对护理指导的接受度。患者若缺乏对康复意义的正确认知,往往认为呼吸功能锻炼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导致依从性下降。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不足,信息传递不充分,也会使患者未能充分理解训练的必要性。
除患者个体因素外,外部支持系统对依从性有重要作用。家庭成员的陪伴与支持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执行呼吸训练的意愿,若缺乏家庭督促和帮助,患者往往容易中断训练。社会经济因素亦不容忽视,部分患者因经济压力导致住院时间缩短,出院后缺乏系统随访和指导,从而使康复过程难以持续。医疗机构的护理资源配置同样影响依从性,若呼吸训练指导人员不足,个体化干预方案不到位,患者难以形成长期依从。综上所述,依从性不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生理性障碍,也涉及心理认知和社会支持等多维度影响,需要在护理对策中进行针对性优化。
二、提升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提升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是改善康复质量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依从性的前提。护理人员应通过形象化、分阶段的宣教方式,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呼吸功能锻炼在术后康复中的关键作用。在住院期间,采用多媒体教学、个别化指导和实操演示的方式,使患者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正确操作技能。针对认知水平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反复强化重点知识,确保其掌握训练方法。通过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持续追踪患者的学习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依从性。护理人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锻炼的重要性,还需结合数据说明,如说明规律训练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种量化的结果更能增强患者的信服度和执行力。
疼痛管理与心理干预是促进依从性的另一核心措施。胸外科术后疼痛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训练意愿,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辅以物理疗法和舒缓护理手段,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不适,从而增强锻炼的可行性。心理层面的干预同样重要,护理团队可通过倾听、疏导和行为指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建立积极心态。通过小组交流或经验分享,让患者在互相支持中树立信心,有助于长期坚持训练。个性化护理方案是提高依从性的有效手段,根据患者体质、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训练计划,使患者在可接受范围内逐步增加训练量,避免因过度训练产生负面体验而影响依从性。
护理干预的延续性也是确保依从性的重要保障。患者出院后往往容易忽视呼吸训练,护理人员应建立完善的随访机制,通过电话、微信平台或居家指导等方式进行持续干预。现代信息化手段可发挥重要作用,如建立康复训练 APP或远程监控平台,实时记录患者训练数据并给予反馈,帮助患者保持锻炼习惯。家庭支持的动员不可或缺,护理人员应在出院指导中引导家属参与康复过程,承担监督和协助的责任,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氛围。医院可设立呼吸康复门诊,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发现依从性下降的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通过上述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还能有效缩短康复周期,提升生活质量。
三、护理对策在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成效分析
护理对策在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成效分析揭示了系统干预的价值。通过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数据发现,患者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规范化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呼吸训练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愿意主动参与训练的比例增加,训练频次与持续时间均较以往大幅提升。疼痛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不适感,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等动作。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提高了对康复过程的积极态度,从而增强了依从性。护理对策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患者的主观态度,更通过客观数据反映出康复效果的提升。
从临床结局来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肺功能指标恢复更为理想,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参数改善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尤其是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康复效率提升。护理干预不仅在短期内带来疗效,也为长期康复奠定基础。出院后持续的随访和家庭支持使患者能够长期保持锻炼习惯,有助于远期呼吸功能的维持。护理团队通过科学的对策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均得到全面恢复,进一步说明依从性提升与护理干预的直接关联。
护理干预在应用过程中也显示出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训练监督,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模式,减少了传统随访的人力压力。护理团队的多学科合作,使疼痛管理、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方位的干预体系。患者的主观体验得到改善,家庭对康复的参与度提高,社会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护理干预的成效。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对策不仅能显著提高依从性,还能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推动胸外科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未来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个体化方案和信息化支持,将使护理干预发挥更大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康复服务。
结语
本文围绕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展开探讨,结合依从性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周期,提升生活质量。通过疼痛管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信息化手段的综合应用,护理团队能够帮助患者形成长期康复习惯,为术后康复提供持续动力。这些结论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欣 ; 陈洁 . 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22,22(11):1543-1547.
[2] 孙媛 ; 郭林 . 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 [J].临床护理杂志 ,2023,22(9):112-116.
[3] 周婷 ; 张凯 . 健康教育与家庭支持在提升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7(35):4823-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