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在课后服务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张子招
三明市沙县区金古小学,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结合双减政策的指导意见,融合课后服务指导的意见思路,开展对小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高效培育,促使学生在科学高效的引导教学中完善对自身素养、意识、思想、观念以及精神等维度的培育,以达成在“以生为本”理念下落实完善对学生开展综合素养培育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课后服务;双减;综合素养;以生为本
双减政策的颁布为教育教学革新指出重要而清晰的方向,强调学生教育须关注全面化的素养培育、高效性的素质培养等重要的方向开展教学设计与研讨,以逐步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影响。学习不再仅局限于应试成绩上,而更细化、更全面地落实于学生的发展成长中,无论是思维意识的强化、认知技能的增长还是创新审美的优化,这些方方面面的探究与提升终究汇集于学生本身,促使学生得以收获强健体魄的同时,收获奇妙生动而富足自由的成长经历,得以获取内心思想的涵养、精神的建铸与灵魂的丰盈。
一、课后服务的价值
课后延时服务提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延时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遗留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强化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由此方便教师制定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延时服务中所提供的科学化教育引导,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大环境压力下造就的家庭教育辅导难以跟上的重要问题,解决家长的辅导困境,提升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率[1]。因此,于2017年2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在提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二、双减视域下开展课后服务培育的关键方向
而在2021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内容主要囊括了关于当前教育培训市场上的综合情况、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大环境的严重压力,颁布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的相关政策。在双减政策中强调并指出教育教学中“提质增效”是首要任务,指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技能等综合素养,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于“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学生成长中身心发展的需求来强化教育教学革新设计的主要方向。再结合课后延时服务的指导意见,紧握“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思想,融合双减政策思想,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技能、学习思维的多维培养,顺应学生成长的天性所求,让延时服务既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情绪需求,又能达成在趣味活动中完善对学生创造思维、思辨能力、探究技能以及创作创新能力等相关素养的培育强化。因此,课后服务不该单单只是对学生的延时看管。学生在课后服务中需要更有创新性的内容,是区别于课堂教学中抛开学习进度限制所需要的创新体验。以此作为课后服务革新的主方向,方才是强化素养培育的关键突破[2]。
三、双减背景下在课后服务中强化落实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方法与路径
(一)开展科学小实验,让快乐点燃思维探索的烟火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强调的是,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同时,基于学生的兴趣、探索天性以及对美好事物探究的需求,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全面化的认知力、更为灵活的思维力,以及更为完善的思辨力,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思考与探索,了解到生活中存在的方方面面,以及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奥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服务的时段,抓住小学生对于玩耍与探索的情绪需求,带领学生们一同开展奇妙生动的自然科学小实验,尝试通过了解存在于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生产学习中的巧思与妙趣。譬如,借助三角形稳定原理开展趣味奇妙的实验探索,首先教师准备一瓶2.5升的桶装可乐,让学生思考如何用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火柴与线绳在不施加任何的外力的情况下把可乐“拎”起来。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可能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物品间重量悬殊过大很难实现这一设想而选择否定该实验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与思考,倡导学生亲自感受下实验物体的重量差别,而后引导学生尝试联接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尝试从空间结构的视角思考实验探索的突破口。这样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中,学生群体中便会有人可以快速接收到教师的提示,尝试思考目前所学习的知识中有哪些内容是可以进行联结创设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可一步步开展对自身思维训练的把控,尝试寻找到发散思维、探究思维、联合思维等多样化思维开发的方向或意识。
(二)设计实践小活动,让自然解读文字语言的魅力
除学科联合教学下开展的诸如自然科学小实验外,教师也可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探索自然与文学间的关联,尝试在自然的探索思考中孕育文学创作的小火苗。譬如,在《火烧云》的课文教学后,由于受到教学进度、时间、场地、天气时令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中学生或许很难切实地体会到文章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想要用文字记录下美好体验的既迫切而又激动的心情。这时教师便可以借助课后延时的时间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躺在空旷的学校操场上,围绕一团去欣赏晚霞的“画作”。教师在一旁耐心的引导,以聊天的轻松方式,引导学生在晚霞下捕捉天空的色彩变化、形状变化,而后交流、思考、感受,如红艳艳的晚霞在金色光芒的沁润下便如同燃烧起的火焰般,就如文章中“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所描述说的那样,晚霞用色彩点燃了傍晚天空的宁静,为这样美好的一天奏响了悦动的节拍。
(三)创设合作小竞赛,让氛围引导积极探索的意识
此外,还可以在融合有趣的竞赛模式,让学生浸润在积极的学习竞争氛围下。尝试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激发自身的学习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信念。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延时阶段鼓励学生分小组开展学习小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前提下,利用15分钟进行分组探讨,总结当前的学习收获并罗列所学的知识要点与心得启示,而后进行小组汇报展示。学生在这样的模式带动中能够自发地投入到高效的学习复盘中,促使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思考等方式对自身所获取的知识要点进行查漏补缺,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这种积极良好的竞争氛围下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取学习的积极意识、培养高效的学习理念从而获取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向心力,筑成同学间携手共进、积极共赢的优秀班级氛围。
四、总结
基于双减视域下开展的小学课后服务应从学生成长的需求与发展的天性着手,设计正确而积极的教学引导,秉持提质增效的原则,强化“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杜绝“死读书、读死书”错误观点的误导,带领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探索模式,去获取知识探究的乐趣、体会技能掌握的意义、感受思维开拓的价值,以达成涵养内心、充盈思想、丰润灵魂的重大人生课题,由此逐步引导学生构建起积极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帮助学生在体会、探索与思考中不断涵养富足而自由的灵魂、健全独立而自主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蔡钰欣. 终身教育: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目的及其实现路径[J]. 两岸终身教育,2023,26(1):11-17,31.
[2]梁贝贝.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活动施行策略探究[J]. 精品生活,2023,29(5):156-158,168.
本文系三明市沙县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减下农村小学在课后服务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批准号 SXZXKT—224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