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究

作者

黄献琴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三小学 533000

引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借助技术力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传统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分散式知识传授方式,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内在联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探究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索信息技术赋能下单元整体教学创新实践,旨在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单元整体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催生出单元整体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传统课时分割局限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运用数字化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在新模式构建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技术工具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丰富载体;教师借助这些技术工具能够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将复杂数学关系可视化,为学生构建完整知识框架。信息技术支持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这种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

技术融入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呈现出鲜明特征,即系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并重。系统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信息技术帮助教师统筹规划单元内各知识点,建立清晰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从整体角度把握数学知识体系。开放性体现在教学资源获取和利用上,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海量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体验;互动性体现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上,各类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为师生搭建便捷交流桥梁,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建。这种新模式下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资源整合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和合作学习者。

二、数字化工具驱动教学创新,优化单元设计新路径

数字化工具在小学数学单元设计中承担着架构重组和方法革新双重使命,通过技术手段重新审视和组织教学内容,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系统性支撑。现代教学软件、互动平台等工具集群构成数字化教学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智能化配置教学资源和学习路径。在单元设计层面数字化工具突破传统线性教学模式局限,建立网络化知识结构,使各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机关联;教师借助这些工具能够从宏观角度统筹规划整个单元学习进程,同时在微观层面精准把握每个学习环节实现教学设计精细化和科学化。数字化工具还具备强大分析和预测功能,能够基于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呈现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认知水平上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为例,数字化工具在单元设计中展现出强大优势和创新潜力。教师运用动态几何软件创建小数乘法可视化模型,将抽象运算过程转化为直观图形变化,学生通过拖拽和操作能够清晰观察到小数位数变化规律和乘积关系。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合专业数学软件,为学生搭建探索小数乘法本质规律平台,学生可以自主调整乘数和被乘数大小实时观察结果变化,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内在联系。在解决生活问题环节虚拟购物平台和模拟计算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小数乘法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网络协作平台支持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思维碰撞加深对小数乘法概念理解。评价系统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和思维过程,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调整后续教学安排。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变革,提升单元教学效果新突破

技术赋能推动课堂教学从静态知识传递向动态思维建构转变,这种变革不仅重塑教学流程和师生互动方式,更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知加工机制和知识内化过程。在技术支撑下课堂教学空间得到无限延展,教学时间获得灵活重组,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配置,这些变化共同构成新时代课堂教学基本特征。智能化教学环境能够实时捕捉学生学习状态变化,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识别学生困惑点和兴趣点,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决策依据;交互式学习平台打破传统师生单向交流壁垒,建立多维度沟通网络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建构过程中积极参与者。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进度,动态调整内容难度和呈现方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精准匹配。这种技术驱动下课堂教学变革本质上是教育理念和方法全方位革新,它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展现出显著变革效果和创新价值。教师运用数字化操作工具引导学生探索竖式计算原理,通过动画演示将抽象乘法运算过程具象化,学生能够清晰观察到部分积如何产生以及最终结果如何形成。虚拟教具平台提供多种表征方式,学生可以用方格图、面积模型等不同工具验证计算结果,从多角度理解乘法本质含义;协作学习系统支持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分享不同计算策略和思维路径,通过同伴互助加深对算理认识。游戏化学习环节将枯燥计算练习转化为趣味挑战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巩固计算技能;错误诊断系统能够识别学生常见计算错误类型,提供针对性辅导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评价反馈机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情况并调整学习策略,教师也能根据反馈信息优化后续教学安排,实现教与学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

结论: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探索。信息技术与单元整体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数字化工具驱动为单元设计开辟创新路径,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变革实现效果突破。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的高素质人才。未来应继续深化技术与教育融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义军. 新课标视角下以数字化教学资源赋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2024(4):76-78.

[2] 陈自坚 .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4(6):73-75.

[3] 张冉 . 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J]. 数学之友 , 20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