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肿瘤营养护理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作者

郭文娟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护理常被忽视或误解,导致康复效果受影响。正确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还能改善生活质量。然而,临床上存在许多营养护理误区,既可能加重病情,也会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常见的肿瘤营养护理误区进行解析,帮助患者与家属正确理解并科学应对。

1. 饮食观念上的误区

1.1 过度禁忌,导致营养不良

部分患者一旦确诊肿瘤,就会过度禁食高蛋白或高脂肪食物,担心“补到肿瘤”,甚至长期只吃蔬菜和水果。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使机体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更难抵御感染和副作用。事实上,癌细胞的生长并非单靠高蛋白食物促进,而机体自身更需要营养来修复组织和维持免疫功能。过度禁忌还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引发贫血、低钾或低钠血症等代谢问题,进而影响治疗进程。

1.2 迷信“清淡饮食”,忽视个体差异

许多人认为肿瘤患者只能吃清淡饮食,过度限制油盐糖摄入。但长期清淡过度会使患者热量摄入不足,容易出现体重下降和体质虚弱。实际上,饮食的清淡与否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术后恢复期需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脂肪,以帮助伤口愈合。单纯强调“清淡”往往忽略了患者在放疗、化疗中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康复迟缓。

1.3 盲目信赖“偏方食疗”

部分患者及家属容易轻信所谓的抗癌食物或偏方,认为吃某些特殊食材能缩小肿瘤,甚至放弃正规治疗。这种做法不仅耽误病情,还可能因为食材不当造成肠胃负担。过量食用苦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腹泻与消化不良;过度依赖高糖“滋补品”则可能加重代谢紊乱。科学的食疗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而不是盲目追随流行的偏方。

2. 营养补充品的误区

2.1 过度依赖保健品

一些患者认为保健品能增强免疫力,于是购买各种昂贵的营养补充剂,如高浓度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蛋白粉。然而,大量摄入并不能等于营养均衡,反而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尤其在化疗期间,药物代谢需要肝肾支持,额外的负担可能加剧损伤。真正有效的营养支持应以日常食物为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度使用专业营养制剂。

2.2 忽视营养制剂的科学使用

在临床实践中,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常作为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但不少患者缺乏科学指导,容易出现误用。若剂量未结合体重、代谢水平及病情调整,可能造成能量摄入不足,影响康复,或导致营养过剩,加重肝肾负担。若制剂保存不当、操作环境不洁,极易引起细菌污染,增加感染风险。科学使用营养制剂应依托医生和营养师的评估与监测,确保安全与效果,而非单纯依赖说明书操作。2.3 混淆营养补充与药物治疗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少患者和家属会误以为营养补充品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把其等同于药物使用,甚至希望通过进补来“杀死癌细胞”。然而,营养补充的核心目的是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改善营养不良,提高患者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的耐受力。若将营养当成主要治疗手段,可能导致延误正规治疗时机,使肿瘤进展。正确的做法是把营养护理视为重要的支持措施,而非替代药物和手术的疗法。

3. 饮食管理方法上的误区

3.1 固定饮食模式,缺乏灵活调整

很多家庭会给患者制定一成不变的食谱,如每日重复同样的清蒸鱼、蔬菜粥,认为安全可靠。然而患者在治疗期间食欲常常波动,味觉与嗅觉改变明显,长期单调饮食容易导致厌食,进而降低整体摄入量。科学的饮食管理应结合患者口味与治疗阶段调整,比如在化疗恶心时选择清爽易消化食物,而在康复期增加能量密度高的菜肴,才能保障营养充足。

3.2 不重视饮食安全与卫生

在肿瘤患者营养护理中,饮食安全问题常被忽视。患者在化疗或放疗后,免疫力普遍下降,食物若未彻底清洗或烹饪不完全,就容易残留细菌、寄生虫或真菌,导致腹泻、发热等严重感染。有些家庭习惯冷藏食物反复加热,或食用隔夜菜,也会增加风险。尤其是生食海鲜、半生肉类及生拌蔬菜,这类高危食物对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更具威胁。科学饮食应在选材、处理到保存全过程中保持严格的卫生管理。

3.3 不合理的进食时间安排

部分患者因胃口差而常常整日只吃一餐,造成能量摄入不足;也有人严格遵循“一日三餐”,忽略了治疗带来的消化与吸收障碍。实际上,患者在治疗期需要更灵活的进食方式,少量多餐能减少胃肠道负担并保持稳定的能量供给。建议每2 至3 小时补充一次小份食物,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提高吸收率。若一味照搬普通人的饮食模式,往往无法满足特殊阶段的营养需求,甚至加重营养不良。

4. 心理与认知上的误区

4.1 把营养护理视为次要

在临床护理中,许多患者及家属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药物、手术或放化疗效果上,却容易忽视日常饮食管理。长期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修复能力,增加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风险,还可能导致化疗耐受性下降。营养护理并非可有可无的辅助,而是帮助机体获得足够能量和蛋白质以维持免疫功能的重要环节。若将其视为次要内容,常常会延长康复时间并增加额外的医疗负担。

4.2 过分依赖网络信息

患者和家属常习惯通过网络平台查询饮食建议,但这些内容来源复杂,既有科普文章,也有商家推广甚至未经验证的偏方。部分患者盲目采纳网络上推荐的极端饮食法或过量补品,不仅会破坏营养均衡,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但并非全部可靠,若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误导饮食选择,甚至影响治疗效果。营养护理需要结合个体病情,遵循循证医学标准。

4.3 缺乏长期坚持的意识

许多患者在治疗初期会积极遵循饮食指导,但随着症状减轻或体力恢复,容易放松警惕,逐渐回到随意饮食的状态。实际上,肿瘤治疗周期漫长,患者在放疗、化疗及康复的不同阶段营养需求均存在差异,需要持续调整饮食结构。缺乏长期坚持可能导致体重反复下降或营养状况恶化,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持续性的营养护理不仅要在住院时执行,更要贯穿日常生活。

肿瘤营养护理并非附属环节,而是贯穿治疗全过程的重要支持。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能量与必需营养素,还能改善免疫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提升整体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护理中,患者及家属常常陷入饮食禁忌过度、盲信偏方、滥用保健品或忽视饮食安全等误区,使营养支持的作用大打折扣。科学的营养护理需要个体化评估与动态调整,应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患者病情、治疗阶段和生活习惯灵活管理。坚持科学饮食观念,避免常见误区,才能使营养真正发挥支持治疗、促进康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