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探究

作者

赵一麟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大尚德学校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导致了无效互动。特别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由于它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很容易从学生解答问题中看到的互动的效果,因此,探究语文新课程的有效互动策略就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语文有效互动及其意义

互动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通过主动交流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初中语文有效互动就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方式方法真正富有实效,学生情绪高涨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大限度的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有效互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

首先,初中语文有效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自主意识,发展独立面对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发展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使自己的探究成果得到检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第三,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他们本来性格如何,相信通过自主地探究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将会增强。

2、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创新

尽管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教师“灌”的现象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有效互动教学方式首先由于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规定了外在的操作模式,初中语文有效互动把教师定位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从而避免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等类课堂的出现。这就会为课堂教学的真正改变提供了有力的模式支撑,语文学科教学的创新有了可靠保障。其次,有效互动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这使得学生比以往更好、更快地接纳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可能。

3、符合当前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初中语文有效互动提倡发展学生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通过实施有效互动,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诸多能力 ( 如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等能力 ),这些能力也正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语文无效互动的表现

初中语文无效互动的表现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这主要指师生为了对话而对话,师生生生没有通过对话达到交往的目的,因此表现为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课堂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气氛活跃 , 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动起来;表现之二是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导致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只有一些学习能力强,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而大部分学生无法进入教学情境,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课堂气氛因此非常沉闷;表现之三是互动虚假无价值。有些教师的公开课、教研课早就做了精心准备,经过若干次的课前排练,课堂教学只是把事前的安排表演出来,根本无所谓互动。

三、初中语文有效互动的策略

1、营造互动氛围

激励性的、自由的氛围是引起有效互动的前提,在初中学语文教学中,营造互动氛围首先要课前热身,让学生进入互动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听一首与当堂课内容有关的音乐,看一段短片,或听一则故事、一个笑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后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只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自然进入角色,成为互动的主人。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可以先用幻灯片播放美丽的自然风光、花草树木,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2、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

只有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主动的捕捉教师的期待,并主动的配合教师,通过解答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探讨等形式实现有效互动。为此,教师要把握确立目标的策略,即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教学环节中的积极因素,对其加以细化、筛选,确定具体教学中优先考虑的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心理特征、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就地取材,对现有的教材,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补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法,确定课堂教学中的最优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目标,师生们就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进行师生互动,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漫无目的,难以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采用提问等形式让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例如,在讲《陋室铭》时,针对“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个目标,就可以用如下几个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1)请回答文章头两句的作用何在?(2)作者是如何对陋室环境进行描写的的?最好先用用文中原话回答。(3)先用文中原话回答作者是如何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然后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4) “清静无为”是道家的理想境界,刘禹锡真的达到这种境界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5)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既心静体闲,又要大展才华,这矛盾吗?为什么?(6)结尾的“何陋之有”,其用意何在?

3、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即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问题的设计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教师创设的问题只有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才会在学生心理上形成问题情境。为此,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找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讲《孔乙己》时,首先提问学生:孔乙己何许人也?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迫切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同学们很快就在书上发现孔乙己没有名字,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接着再引导学生探究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很自然会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总之,有效互动既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我们只有在理论上进行大胆探索,在实践上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真正提高教学互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