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矛盾化解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

黄博

泸州市江阳区兴泸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当前深刻变化、复杂交织的国内外环境下,有效预防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是坚强保障,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归根结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所秉持的根本立场与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必须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工作队伍,才能切实提升解释说服、凝聚共识的能力,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一、固本培元:不断增强政治定力

政治立场,它从根本上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核心问题,是思想与行动的“总开关”。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立场的选择,决定了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其为谁代言、为谁服务。倘若其政治立场出现摇摆、模糊甚至偏差,就极易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迷失方向,可能被各种错误思潮所蛊惑,甚至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将坚定政治立场置于首位,毫不动摇地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要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不允许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要始终站稳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立场,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刻认识到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高度统一的,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本质上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唯有以这种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定力为支撑,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岿然不动,切实履行好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

二、明辨是非:着力提升政治鉴别力与政治敏锐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内外矛盾交织叠加,新旧风险挑战并存。思想政治工作者若缺乏高超的政治鉴别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难以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具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是要善于“望闻问切”,提高预见能力。要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新动向、新情况,善于从细微处洞察潜在的风险点,对可能滋生的矛盾进行科学预判,力争在矛盾处于萌芽状态或初露端倪时就能及时发现、主动介入,做到抓早抓小,掌握工作主动权,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事件。二是要精于“辨证施治”,提高区分处置能力。对于长期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这一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着力化解分歧、增进理解、加强团结,将矛盾妥善化解在基层和内部,防止矛盾扩大升级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对于别有用心、企图制造社会对立、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言行,则必须擦亮眼睛,旗帜鲜明地予以揭露、批判和斗争,决不能姑息纵容。三是要做到“保持警惕”,提高防范能力。要防止对某些看似微小的矛盾问题掉以轻心、不以为然,也要避免因为形势出现暂时好转而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必须深刻认识矛盾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甚至反复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形势发展的前瞻性研判和精准把握能力,严防矛盾积累发酵、升级失控,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三、担当作为:提升处理具体矛盾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深刻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并且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形态。企图回避矛盾是不现实也是有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摒弃“鸵鸟心态”,主动认识到化解矛盾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是要强化正面引导,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战斗力。要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地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生动具体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主流思想舆论压倒各种杂音噪音。要善于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错误言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理性平和、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工作亲和力感染力。采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化、人性化的方法,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矛盾化解过程成为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过程。三是要坚持公平公正,提升矛盾化解的公信力。在处理矛盾时,必须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保障矛盾各方充分表达诉求的权利。要深入调查了解,弄清事实真相,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公平公正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尽可能公开透明地处理过程(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努力让处理结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从而有效防止矛盾反复甚至激化。四是要注重源头治理,增强防范矛盾的持久力。化解矛盾不能仅仅满足于“灭火”,更要深挖“火源”。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加强对社会矛盾产生根源的调查研究,努力消除矛盾滋生的土壤。对已经化解的矛盾,要及时总结反思,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同类矛盾的再次发生,实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

四、结束语

只要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特别是矛盾分析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始终保持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强烈担当精神,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理念、方法与机制,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贡献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付子堂 ;.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 [J]. 中国司法 ,2021,No.263(11).

[2] 陈碧娟 ;. 新常态下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N]. 安徽科技报 ,2024.

[3] 宋鸽; 杨军;. 念好“四字诀”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N]. 双鸭山日报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