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实践研究
魏岳妍
兰州高新区第四幼儿园 甘肃 兰州 73001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阶段作为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是文化启蒙与品德培养的重要窗口。当前幼儿园德育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等问题,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孝亲敬长”“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核心理念,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既能提升德育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又能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自信。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层面,本研究丰富了传统文化与幼儿德育融合的理论体系;从实践层面,为幼儿园提供可操作的德育实践方案,助力幼儿在文化浸润中养成良好品德。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实践路径
(一)环境创设:营造文化浸润的隐性课堂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通过创设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所环境,让幼儿在日常中感受文化魅力。
1. 主题区域布置:在班级设置“传统文化角”,展示脸谱、剪纸、民族服饰等实物,投放传统玩具(如七巧板、鲁班锁),让幼儿在触摸、操作中了解文化元素;走廊悬挂“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主题绘本或手工作品,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
2. 自然与文化结合:利用种植区开展“节气农耕”活动,如春分种豆、秋分收谷,让幼儿在观察植物生长中理解“顺应自然”的智慧;在户外活动区绘制“传统游戏地图”,标注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区域,激发幼儿对传统游戏的兴趣。
(二)课程渗透:构建文化与品德融合的教学体系
结合幼儿园课程目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五大领域,实现德育目标的自然渗透。
1. 语言领域:通过绘本、童谣传递品德理念。例如,讲述《孔融让梨》培养谦让精神,学唱《礼貌歌》(改编自传统儿歌)引导幼儿懂礼仪;开展“古诗里的美德”活动,如通过《游子吟》感受母爱,渗透“孝亲”理念。
2. 艺术领域:以传统艺术为载体培养审美与品德。组织剪纸活动时,引导幼儿为家人制作“爱心窗花”,传递“关爱家人”的情感;学唱《茉莉花》《娃哈哈》等民族歌曲,在律动中感受“团结友爱”的氛围。
3. 社会领域:通过情境体验深化品德认知。设置“传统礼仪小课堂”,学习见面问好、双手递物等礼仪;开展“小小传承人”角色扮演活动,幼儿扮演“售货员”“邻居”,在模拟场景中践行“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的行为规范。
(三)活动开展:以体验式活动强化品德实践
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内化传统文化中的品德内涵。
1. 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开展德育活动。例如,春节组织“写福字、送祝福”活动,幼儿为长辈送福字,表达感恩;端午包粽子时强调“分享”,让幼儿将粽子送给其他班级或社区老人,践行“关爱他人”。
2. 传统游戏活动:借助传统游戏培养合作与规则意识。玩“老鹰捉小鸡”时强调“保护同伴”,玩“拔河”时引导幼儿体会“团结力量大”,在游戏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3. 社会实践活动:链接生活场景拓展德育空间。组织“拜访社区老人”活动,幼儿为老人表演传统节目、送上手工作品,践行“敬老”354
美德;参观非遗工坊,观察手艺人的专注与坚持,传递“精益求精”的品质。
(四)家园协同:形成文化德育的共育合力家庭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通过家园合作强化德育效果。
1. 亲子文化任务:发放“家庭传统文化实践卡”,布置亲子任务,如“和父母一起学包水饺”“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让幼儿在家庭中感受文化传承;开展“亲子传统服饰秀”,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或穿着民族服饰,增进文化认同。
2. 家长资源利用:邀请有特长的家长进课堂,如会剪纸的家长教幼儿剪“福”字,懂戏曲的家长表演脸谱变脸,让家长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组织“家庭美德分享会”,请家长分享家庭中的礼仪故事,为幼儿树立榜样。
三、实践经验总结
(一)坚持“幼儿为本”,注重兴趣引导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实践中需避免“说教式”灌输,通过实物操作、游戏体验、艺术创作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悟”。例如,用“角色扮演”理解“礼貌待人”比单纯说教更有效,幼儿在体验中主动践行品德行为。
(二)挖掘文化内涵,聚焦品德核心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需筛选与幼儿生活贴近、符合德育目标的素材。例如,优先选择“孝亲”“友爱”“诚信”等与幼儿品德发展相关的内容,避免追求形式而忽略内涵,确保文化元素与德育目标深度融合。
(三)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持续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需长期坚持,可通过制定学期文化德育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品德行为与文化体验)等方式,形成常态化实践模式,避免“一阵风”式的活动。
四、反思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足,需加强教师文化素养培训;
2. 家园协同中,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优化沟通与激励机制;
3. 文化德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精准衡量幼儿品德发展的变化。
(二)未来展望
未来可进一步开发传统文化德育课程资源包,建立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线上家长课堂、文化主题家长会等提升家长参与度;构建“观察记录 + 行为评估 + 家长反馈”的多元评价体系,让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更具科学性与实效性。
五、结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通过环境浸润、课程渗透、活动体验、家园协同等多路径实践。实践证明,这种融合能让幼儿在文化熏陶中自然养成良好品德,同时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未来需持续优化实践策略,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幼儿德育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2] 王文静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研究 [J]. 学前教育研究 , 2020(5): 32-38.
[3] 李敏. 传统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德育创新实践[J]. 幼儿教育,2022(12):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