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交流轮岗教师视角下的城乡初中英语教学差异及应对策略

作者

周命美

临武县第三中学

一、引言

2023 年8 月,《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切实将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的关键性举措,要求显著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①。

从教师交流轮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交流轮岗面临城乡教学环境差异的严峻挑战。城区学校凭借专业教研团队及丰富教学资源,能够开展多元化教学;而乡镇学校普遍存在教研力量薄弱、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加之城乡学生在英语基础、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乡镇学生因缺乏语言实践环境与家庭支持,学习动力与语言能力培养受限。

因此,基于一线交流轮岗教师视角剖析差异、探索对策,对提升乡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深化城乡教师协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交流轮岗教师视角下的城乡英语教学差异

( 一) 教师专业能力和师资配置

1. 教材处理与开发能力差异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城乡教师教材处理与开发能力差异显著。以八年级下册 Unit 7“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教学为例,城区教师将本地“最高的山”“最长的河”等区域地理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主动拓展“the second longest river”等进阶语法知识,构建结构化教学内容。而乡镇教师多局限于教材,机械执行教学任务,未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重构教学内容。这种差异反映出城乡教师在课程意识、资源整合与教学创新方面的差距,导致城乡英语语法教学在知识深度、实践效果与学习体验上存在明显落差。

2. 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差异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进程中,乡镇学校虽已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且教师掌握新型教学模式,但教学效能仍与城区存在显著差距。以七年级上册Unit3“My school”教学为例,城区学校借助无人机航拍校园,打造沉浸式英语学习情境;而乡镇学校因教学楼缺乏规范命名等基础设施局限,难以构建具象化教学场景,导致学生缺乏真实语言实践环境。这一现象暴露乡镇教师在教学实践创新与教材本土化开发能力上的短板,反映出教育硬件升级与软性教学生态建设的失衡,进一步加剧城乡英语教学效能的鸿沟。

3. 师资配置与发展差异

从教龄结构来看,城乡教师队伍发展呈现显著差异。城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骨干教师凭借丰富经验与前沿理念,成为教学质量核心支撑;青年教师通过严格选拔入职,依托完善的岗前培训、" 师徒结对" 机制快速成长,如 A 县城区学校师徒每期相互听课指导达 15 节,实现经验传承与创新。而乡镇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占比低,青年教师专业基础薄弱,因教育资源匮乏,缺乏系统培养,师徒间年均听课指导仅 1 节,难以获得有效成长支持,导致专业素养提升滞后,城乡师资发展差距持续拉大。

( 二) 城乡学生教育基础与发展潜能差异

1. 语言学习基础的结构性差异

城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异突出表现在文化资本储备层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 8《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教学为例,乡镇学校约 95% 的学生因区域图书馆资源缺失、家庭藏书不足,对《小妇人》《金银岛》等经典文学作品存在认知空白。这种知识储备的断层导致课堂互动流于表层,学生仅能进行简单的 "Yes/No" 应答,难以开展深度文本讨论。更严峻的是,部分乡镇班级出现 " 我一本名著都没读过 " 为荣的亚文化倾向,折射出文化资本匮乏引发的防御性心理,加剧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的割裂,阻碍语言学习真实性建构。

2. 学习动机的内外驱动差异

城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呈现不同价值取向。城区学生多受内在动机驱动,将英语作为拓展视野、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而乡镇学生群体超 80% 受考试压力、家长期望等外部因素主导。学业规划层面,城区学生已形成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私立高中等多元升学路径;乡镇学校中,以 A 县 B 班为例, 90% 的学生家庭缺乏英语学习文化积淀,95% 的直系亲属未接受高中教育," 初中毕业即就业 " 的代际观念致使升学目标确立率不足 10% 。这种文化资本缺失与功利性导向的叠加,严重制约乡镇学生语言习得动力。

3. 学习策略的质效层级差异

学习方法论上,城乡学生呈现显著策略代际差距。城区学生依托丰富资源,构建起英文歌曲、影视浸润、名著阅读等多元学习体系,超半数能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等科学策略进行知识管理。反观乡镇学生,92% 仍依赖重复抄写、机械背诵等单一方法,仅 8% 尝试科学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惯性导致知识内化效率低下,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滞后。城乡学生在元认知策略选择上的巨大鸿沟,本质上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学习文化塑造差异的集中体现。

( 三) 家庭教育生态与支持系统差异

1. 文化水平差异

乡镇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英语素养方面水平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理解和支持。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部分乡镇家长难以有效辅导孩子的学习,也无法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这种文化水平差异不仅影响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也限制了孩子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空间。因此,提升乡镇家长的文化水平,增强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是改善家庭教育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教育观念差异

反观乡镇家庭,在城乡家庭教育生态中,教育重视程度与观念差异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城区家长秉持全面发展理念,既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视兴趣培养与素质提升,积极参与学习规划、亲子阅读等教育过程。这种教育观念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相比之下,乡镇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相对滞后。部分家长存在 " 教育甩锅 " 心态,将责任完全托付学校;更有甚者受 " 读书无用论 " 影响,认为早就业更务实,直接削弱孩子学习内驱力与进取意识。

三、结语

通过一线交流轮岗教师的实践教学,发现城乡学生学习的差距仍然存在,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与师资发展、学生教育基础与发展潜能差异、家庭教育生态与支持系统差异等方面。基于此,提出增强教材适配性、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激活家庭教育动能的建议。希望对城乡英语教学,对提升乡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深化城乡教师协同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 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EB/OL].(2023-08-16) [2023-10-20].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321/202308/t20230830_1076888.html.

[2] 张丽杨,浅析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文化的本土化渗透 [J]. 海南师范大学, 2017-11-15

[3] 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00(2):2

[4] 苟 静, 初 中 英 语 教 学 城 乡 差 异 性 研 究 [J]. 海 外 英语 ,2017,(14):26-28.

[5] 康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城乡差异”及对策 [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