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本土资源开发价值与理念

作者

谭岚

潼南区涪江小学校 重庆 402660

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概述

(一)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选择、组织课程资源内容,确定实施流程和评价方式的活动总称[1]。具体还涉及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编订与选择、教学参考资料与教具的配备、基本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手段的确定等。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则是根据国家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和价值取向,选择与组织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确定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实施流程和评价方式的活动。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

1.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深入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劳动教育只有与学习相融通,将各学科潜在渗透的劳动教育内容集约化、凸现化,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此,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与融通。

2. 坚持劳动教育与生活相沟通

劳动教育离不开生产也离不开生活,劳动是劳动教育的起点,劳动教育的从产生机制源于生产和生活,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因此,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实施应强调学生亲临劳动场域,有亲身的劳动经历、亲近的劳动情感、亲切的劳动认知,重视学生的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的“具身认知”。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为小学生开发与生活相联系的经验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或劳动教育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3. 坚持劳动教育与社会联结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所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能脱离社会,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紧密联结和体现数字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及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特点,从而彰显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基于此,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应注意课程内容与社会问题联结,课程实施进入社会场域,课程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等。

4. 坚持劳动教育与未来同向

劳动的时代性决定了劳动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从时代需求中积极挖掘新的内涵,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养、劳动技能、意志品质和公民精神,以此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好地劳动、更好地生活。基于此,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劳动教育指向学生自身发展的未来,指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指向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未来。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价值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课程形式,对推进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2]。

1. 丰富学生的劳动生活经验

小学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根据身边的现实生活和接触的社会实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课题,然后集体讨论,最后由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开展活动调查、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生从劳动活动中领悟生活、接触社会、感知自然,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丰富自己的劳动生活经验。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积极性

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带学生到手工艺展览中心,观看不同的手工艺作品——刺绣、木雕、泥塑、剪纸等,通过实地考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寻找一些关于手工艺品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手工艺品进行制作。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生活技能及实践探究能力。人类的认识特征决定了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知识及能力十分重要。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不仅在于学生劳动知识素养的获得,它更注重锻炼学生通过小学劳动教育掌握生活技能、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更重视小学生地自主性、实践性,并把自主参与、合作实践作为劳动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形式,把动手操作作为活动过程的必备条件。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新时代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强化课程融合

鉴于小学课程门类较多,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课时数有限,应发挥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融合性强的优势 [3]。强化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以及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融合的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既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又能更好地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2. 坚持与时俱进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应避免滞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既要发挥好“桥梁”作用,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当前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了人们生活、工作及相互关联方式的颠覆性改变,我们可通过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新时代的变革、新技术的诞生,实现小学劳动教育的与时俱进。

3. 注重整体设计

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蕴含一定的教育要求,简单地在课程中引入日常生活,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更谈不上有效课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有着明确育人目标,需要通过精心设计、有整体的课程规划、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有充足的课时保证、有深切的课程体验。

4. 拓宽实践场域

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实践基地和活动场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 。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提供项目和经费支持,各小学应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的场所。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是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它有助于提升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与合理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分为课程形成期、课程激进变革期、课程恢复重建期、课程纵深发展期四个时期。新时代我国小学教育课程的建构,需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实践样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等。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包括校内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和价值取向,选择与组织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确定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流程和评价方式,尤其要重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 顾建军. 劳动教育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 徐国庆. 劳动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李琦.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手册[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4] 陈鹏 . 小学劳动教育导论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