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多样性下中职护理教育的应对策略
杨波
京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31800
一、护理职业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及不同领域需求特点
在当今社会,护理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范畴,其多样性随着时代发展愈发显著。这一转变源于社会经济进步、人口结构改变以及大众健康观念的革新,使得护理工作的范畴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了工作场所、内容、服务对象及职业要求等多个维度的拓展。
医院临床护理作为护理职业的传统核心阵地,依旧占据着关键地位。内科护理中,护士需熟悉各类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饮食指导。据相关研究,2023 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 15.88%,患病人数达 2.3亿,较2005 年增长163%,且预计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患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护士能够为大量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的护理服务。外科护理则侧重于术后护理、伤口管理等,要求护士具备严谨的操作规范和敏锐的病情判断能力。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围绕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分娩护理及产后康复,以及对新生儿的护理;儿科护理针对儿童患者,除疾病护理外,还需注重安抚儿童情绪,因儿童表述病情能力有限,更考验护士的观察能力。临床护理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能力。
二、中职护理教育现存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多数中职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仍过度倚重传统临床护理课程,如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占据了课程设置的主导地位。而针对新兴且需求增长迅速的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领域,课程安排存在严重不足。即便设置了相关课程,其内容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传授,未能深入剖析各领域的专业核心要点。根据相关调查,在中职护理课程中,传统临床护理课程占比高达 70% 以上,而新兴领域护理课程占比不足 30% 。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严重脱节,当学生毕业后进入这些新兴护理领域工作时,会发现学校所学无法满足岗位的实际需要,难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学习和适应。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中职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虽然拥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但多集中在传统医院护理领域,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新兴领域的实践经验匮乏。有调查表明,中职护理教师中,具有新兴领域护理实践经验的不足 20%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局限于自身熟悉的传统领域,难以将新兴领域的实际工作案例和经验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难以适应培养适应不同领域需求护理人才的要求。
三、中职护理教育应对不同领域需求的措施
(一)课程设置改革
基于护理职业多样性的特点以及不同领域的独特需求,中职护理教育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改革。首先,应增设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专门的课程模块。以社区护理模块为例,课程内容应涵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架构与运作机制、社区健康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社区常见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护理要点,以及社区健康教育的规划与实施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全貌。老年护理模块则应深入探讨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独特变化、老年常见疾病的综合护理方案、老年营养与膳食的科学指导,以及老年康复护理的具体实践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老年护理的核心技能。
(二)加强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康复机构、家庭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坚实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依据不同领域的实际工作需求,精心制定详细、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在各个实践基地进行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全面体验不同护理领域的工作环境和职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顺畅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面对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实践指导教师,与实践基地的带教老师紧密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指导。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如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等,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模拟仿真等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在虚拟环境中,为学生创造高度逼真的不同护理场景,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反复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弥补真实实践场景的不足。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中职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不同新兴领域护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鼓励现有的教师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康复机构等进行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护理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而将这些经验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中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康复机构等各类护理相关企业。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开展市场调研,根据企业对不同领域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选派经验丰富的一线护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工作,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五)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或举办系列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护理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等为学生介绍护理职业的发展前景、不同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护理职业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和职业规划,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例如,通过职业测评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建议。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如开设创业基础、护理服务营销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流程。组织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在护理领域进行自主创业,如开办家庭护理服务公司、社区护理咨询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使学生不仅能够成为优秀的护理从业者,还有机会成为护理领域的创业者,为护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刚明。我国护理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J]. 护理研究,2020,34(12):2101-2103.
[2] 王翠艳。中职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8):72-73.
[3] 王家颖。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1(15):184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