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永超

河北赞皇中学 051230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环节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提高分析能力,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对此,教师更应明确教学目标,融入新的教学理念 , 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 , 打造精彩活力的地理课堂, 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考能力,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 进而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一、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意义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深度教学是根据布卢姆的思维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先进思维 , 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属于较低级的思考 , 分析、综合和评价属于较高级别的思维。它强调将地理知识与地理环境问题相结合 , 引导学生从外部和内部挖掘地理事实、地理观念和地理过程 , 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 发展更高层次的地理思维。(2) 有利于关注学生个人成长、个性发展。教育应该是对于学生的一种培养 , 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思想感情、生活背景和实践经验 , 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坚持深化教学理念的地理教师 , 可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发展、未完成的个体 ,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地观念的培养

所谓的人地观念就是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对于大多数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观念较为抽象并且复杂,所以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教学的方法尤其注重。并且能够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展开知识的讲解,首先人类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其来源为自然界,当然这也是人类生存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尊重大自然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最后,当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其展开人地观念的培养。[1]

比如说,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人类在生活以及生产的过程中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家乡河流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当地河流的地理分布图,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认识到在当地河流的沿岸到底包含哪些类型的工厂?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工厂都是原料导向型,其中水资源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基础原料;还有一部分为交通导向型,通过水路运输的方式能够节约运送的经费,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的成本等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为人类聚集地以及大城市都在河流沿岸的原因。由于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会对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查阅资料或者是实地调查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来为学生科普人地观念的相关理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人地观念。

(二)通过对课堂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区域认知能力也是高中地理素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谓的区域认知,其实就是人类对地球表面所存在的不同区域产生具体认知的过程。与学科地理之间所存在的不同点就是区域地理需要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进行地理问题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法的探究[2]。

比如说,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大兴安岭地区大雪纷飞时,长江流域地区已经繁花锦簇?为何一部分人都喜欢在冬天去海南旅游?当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回忆一下爬山时的经历,当站在山脚下时,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四周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在爬山的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大家所看到的景色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的感受?当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随着地理条件的不同,大自然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地理特征,例如随着温度的变化,地区的气压、气温以及空气水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内容包含的文科以及理科的共同特性,地理并不单纯地专属于自然科学或者是人文科学,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宽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通过带领学生对其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素养。

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洋流运动”相关知识学习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的案例,如:哥伦布寻找新大陆又或者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一些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季节海洋的流动方向是否会存在区别?又是因为怎样的原因所造成的?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叫做洋流,产生洋流的具体原因以及世界上洋流分布的具体规律。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时,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地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全面整体的眼光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和探究,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之下,提高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结语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尤其注重,通过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贾丽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实践探索[D]. 海南 : 海南师范大学 ,2018.

[2] 刘跃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