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绪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余经瑜

常州市第三中学 232001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深度及表达能力都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情绪价值,即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与引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思维发展和人格完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情绪价值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绪价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境、情感共鸣等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学习。这种情绪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上,更体现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之间的情感互动之中。语文作为一门以人文性为核心的学科,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其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与价值观的塑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共鸣,那么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一个充满温暖、尊重与鼓励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并增强自信心。相反,如果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机械,甚至充满压力与批评,那么学生的情绪体验就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情绪价值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优化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场域,更是情感体验与精神交流的平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和个体情感体验,使课堂内容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在教授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亲身情感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曾经思念过的重要亲人或朋友,建立与文本情感的共鸣。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温婉深情的古琴曲,营造思念的氛围,让学生闭目聆听,思考“你是否有过思念至深、梦中相见的经历?”接着,在朗读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语气和节奏来诵读这首词,让他们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体会词中的深情与悲恸。此外,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张力,探讨苏轼在深夜梦见亡妻的复杂心理,以及“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所展现出的无尽哀思。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尝试用古体诗或现代诗表达思念之情。

(二)营造温暖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归属感

语文课堂的情绪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一个温暖、尊重、富有情感交流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课堂参与度,同时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与共情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营造互动讨论的环境、用温和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关怀,从而增强他们的课堂归属感。此外,教师的情绪状态、言谈举止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保持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以感染学生,使其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温暖。

在教授《琵琶行并序》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共鸣。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或《阳春白雪》,让他们通过音乐感受琵琶的音色和情绪变化。然后,教师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白居易因贬谪到江州的境遇,结合琵琶女的身世,使学生在理解诗人处境的同时,感受到他对命运无常的哀叹与共情心理。接着,在朗读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复述琵琶女的故事,尝试表达她的哀怨和无奈。此外,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诗人,听到琵琶女的诉说,你会作何感想?”“你是否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还能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增强归属感,使语文课堂更具温度。

(三)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情感感染力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流动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课堂氛围的塑造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展开,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此外,教师应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适时的情感表达、结合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温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情绪体验。

在教授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采取沉浸式互动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的情感感染力。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激昂的语调朗诵这首诗,并配合背景音乐《将进酒》,让学生在声音和节奏中感受李白的狂放豪情。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轮流朗读,并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情绪去诠释,如豪放、悲壮、愤懑等,帮助他们体会诗人情绪的多重层次。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李白,面对壮志未酬的现实,你会如何抉择?”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模拟李白与好友对话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人生得意须尽欢”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让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人生的态度。

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绪价值的融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深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感染力,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场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绪价值的运用,使课堂成为知识传授与情感体验并重的场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温度、思维的深度以及情感的厚度,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和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 安 苏 . 高 中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氛 围 营 造 探 究 [J]. 汉 字 文化 ,2022,(08):100-101.

[2] 马 琪 . 高 中 语 文 课 堂 互 动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启 迪 与 智 慧( 上 ),2024,(0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