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生态瓶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

作者

曹佳鑫

兰州市第九十二中学 甘肃兰州 730060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初中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究机会,难以形成“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的学习成果。生态瓶作为一种小型封闭生态系统,能将生态学知识直观化,为学生提供探究生态平衡、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实践载体 [1]。然而,传统评价方式多以最终实验成果或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与能力发展。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对于提升生态瓶制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物生态瓶制作教学及评价体系概述

初中生物生态瓶制作教学,是指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将生态学基本原理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手构建小型封闭生态系统来学习生物学知识。这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生态瓶通常由透明容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构成,通过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动态性。

与单纯实验操作不同,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设计、合作探究与过程反思,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要素。而多元化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在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设计、操作实施、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的表现,成果展示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最终生态瓶作品的呈现、解释以及从中获得的收获与体会。将两者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力提升情况,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生态瓶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对策

(一)构建全面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过程性评价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从教育学角度看,过程性评价应涵盖生态瓶制作的各个环节。在实验设计阶段,评价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合理设计生态瓶的结构、选择适宜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体现其对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等概念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搭配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打分。在操作实施阶段,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规范,如是否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能否按照设计步骤进行操作等。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记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记录生态瓶内生物的生长情况、环境参数等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图表、撰写分析报告,根据其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给予评价。

以“生态安全”相关内容为例,在生态瓶制作过程中,当学生设计投放生物种类和数量时,过程性评价可以关注他们是否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若学生过多投放小动物,导致植物资源迅速减少,水质恶化,系统最终走向崩溃,在评价时不仅要指出实验结果的不理想,更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思考如何调整生物投放量以维持生态平衡。通过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能够直观体验到资源过度消耗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增强生态安全意识,同时培养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2]。

(二)创新成果展示评价方式

成果展示评价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另一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成果展示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和创新性。除了传统的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外,还可以采用视频展示、模型制作、生态瓶展览等形式。例如,学生可以制作生态瓶制作过程的视频,详细记录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观察分析的全过程,在视频中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视频展示,不仅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锻炼学生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和表

达能力。

以“植物的繁殖”为例,在生态瓶制作成果展示中,学生可以展示带有花蕾的植物在封闭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如果植物能够完成开花、授粉、结果甚至繁殖新的植株,学生可以详细介绍植物繁殖的过程和原理,分析影响植物繁殖的因素,如光照、湿度等。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

(三)促进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的有机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评价相辅相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在生态瓶制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过程性评价中积累的经验和反思运用到成果展示中。例如,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发现植物因光照不足出现生长缓慢现象,在成果展示时可以详细阐述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如增加人工光源,并展示改进后的实验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成果展示评价也可以为过程性评价提供反馈。其他学生和教师在观看成果展示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过程性评价中未注意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和实验方法。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瓶制作成果展示中,其他小组可能指出某组学生设计的生态瓶光照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效果。该组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反馈,在后续的实验中调整光照条件,并在过程性评价中记录调整后的效果,从而实现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评价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初中生物生态瓶制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延伸,更是学生科学素养、生态意识与合作精神的综合培养途径。通过构建全面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创新成果展示评价方式以及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在生态瓶制作过程中加深对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有效突破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使生物学习更具趣味性、探索性和生活化,为培养新时代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志方 .”生态瓶 DIY”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实践探索 [J]. 理科考试研究 , 2025(6).

[2] 高芳 . 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活动中构建生态系统核心概念 [J]. 生物学通报 , 2018, 53(3):3.

[3] 林美娟. 初中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6).

作者简介:曹佳鑫,1990-6,女,汉,甘肃民乐,硕士研究生,初中生物,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