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新就业群体“三维五元联动”共治路径研究
王思怡 石辛未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宁 272000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规模已超 450 万人,呈现组织松散、权益保障不足等特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探索党建赋能新就业群体治理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一、相关理念
党建赋能是指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其核心是通过组织覆盖、思想引领、服务凝聚等手段,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新就业群体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经济,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快递员、外卖搭客仔、网约车司机等职业形态的新型劳动者群体。"三维五元联动 " 是新就业群体治理的创新模式,通过多维度、多主体协同实现系统性治理。" 三维 " 指组织维度、服务维度、治理维度;" 五元 " 强调党政部门、平台企业、社区组织、行业协会、从业者的协同共治。
二、快递员群体治理现状与困境
(1)组织覆盖不足,党建引领薄弱
快递行业以平台化、灵活用工为主,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党员关系转移困难,导致基层党组织覆盖率低,调研显示,仅有 30% 左右的快递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快递员 ( 特别是加盟网点员工 ) 大量处于“隐形党员”状态。行业工会建设滞后,集体协商机制不健全,劳动者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流动党员支部”,但组织生活难以常态化,党建活动与实际需求脱节。
(2)权益保障不完善职业风险突出
快递员普遍面临高强度劳动和低社保问题,数据显示,超六成快递员日均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但养老、医保等参与率不足五成,职业伤害保障还是要靠商业保险来保障 [1]。部分平台企业通过“众包模式”规避劳动关系,导致工伤认定难、维权成本高,加之工资结算不规范、罚款机制苛刻等问题频发,加剧了从业人员的不稳定性。
(3)社会融入程度低,治理参与不足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快递员长期游离于城市治理体系之外。一方面,社区管理未能有效纳入群体,导致其难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 如住房、子女教育等 ) ;另一方面,快递员虽然深度参与城市运营 ( 如末端配送、社区触达 ),但缺乏制度化的参与渠道,社会治理价值未被充分挖掘。有的城市尝试推动快递员兼任“民情观察员”或“流动网格员”,但缺乏足够的激励,持续性不强[2]。
(4)行业监管滞后协同治理缺位
当前快递行业监管仍以传统劳动法规为主,难以适应新的就业特点,政府部门、平台企业、社区、行业协会等主体之间协同不足,政策执行存在“条块分割”现象 [3]。如人社部门以劳动权益为中心,交通部门以配送安全为管理重点,多方治理未能形成合力,导致服务资源分散,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党建赋能快递员“三维五元联动" 共治路径研究
(1)创新组织建设
在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中推进党建,关键在于破解 " 组织覆盖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 " 问题。一是构建三级组织体系,成立快递物流行业党委,在重点企业设立党支部,在配送站点建立党小组,形成" 行业统筹、企业主抓、站点落地 " 的组织架构。二是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在快递集散中心、大型网点建立" 功能型党支部",打破企业界限,按区域将不同公司的党员编入同一支部。三是优化党员管理机制,实施 " 双培工程 ",推行 " 党员亮身份 " 行动。这些创新做法既扩大了组织覆盖,又增强了党建实效,为引领新就业群体治理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2)优化服务供给
“服务供给优化路径”聚焦新就业群体核心需求,构建”四位一体”精准服务体系。在物理空间层面,打造”1+N”服务矩阵(1 个行业党群服务中心+N 个社区红色驿站),提供休憩充电、应急医疗等 8 类基础服务;在数字平台层面,开发”新就业群体服务云平台”,集成政策查询、在线培训、法律援助等智能模块;在资源整合层面,建立”政府补贴 + 企业支持 + 社会捐助”的多元筹资机制;在服务标准层面,制定《新就业群体服务站建设规范》,实行星级化管理。通过”阵地标准化、服务项目化、运营社会化、管理智能化”的四化建设,实现服务供给从碎片化向系统化升级,切实提升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融入度。
(3)深化治理参与
通过" 双向赋能" 激发新就业群体治理活力。一方面建立" 先锋骑手" 制度,选拔党员快递员担任社区网格员,发挥 " 移动探头 " 作用;另一方面推行 " 公益积分 " 管理,将交通安全宣传、社情民意反馈等纳入积分兑换体系,实现 "服务 - 激励 - 再参与 " 良性循环,推动从业者从 " 服务对象 " 转型为 " 治理合伙人"。
(4)完善保障机制
实行”三位一体”长效保障体系。政策层面,推动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厘清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资金层面,设立专项保障基金,给予职业伤害保险补贴;执行层面,建立多部门联席协商机制,定期解决薪酬纠纷、社保缴纳等突出问题。通过”制度保障 + 资金支持 + 协同监管”的组合拳,筑牢权益保障防线。
(5)提升数字赋能
通过构建 " 云 - 网 - 端 " 协同的智慧治理体系,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周期服务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层,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新就业群体数据库,整合社保、交通、投诉等12 类数据资源;在平台支撑层,开发" 先锋e 家" 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党员发展、组织生活等 8 项核心业务线上办理;在应用服务层,推出 " 暖蜂服务 " 小程序,提供一键导航至最近服务站点、在线职业培训等便民功能;在治理协同层,建立多源数据交换机制,打通公安、人社、市场监管等 9 个部门数据壁垒。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群体动态,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政策实施效果,最终形成 " 数据采集 - 智能分析 - 精准服务 - 效能评估 " 的数字化治理闭环,实现管理效率提升 40% 、服务响应速度提高 60% 的显著成效。
四、结语
党建赋能新就业群体治理需要构建动态平衡的多元共治生态。通过 " 三维五元联动 " 模式,既能提升治理效能,又可促进群体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新范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业群体的治理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菲月 . 卢萍 : 让快递员过得更好是使命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06):28.
[2] 王江伟 , 夏可欣 . 嵌入式动员: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实现机制——以 N 市 Q 区“快递行业党建联盟”为例 [J]. 行政与法 ,2025,(03):116-128.
[3] 加强快递行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 [J]. 党建研究 ,2022,(08):33-35.
作者简介:
王思怡;1997 年10 月;汉族;女;山东曲阜;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石辛未;1990 年2 月;汉族;男;山东鱼台;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快递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党建。
课题:2025 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作专项
《党建赋能新就业群体教育引导、服务管理、关心关爱“三维五元联动”共治路径研究- 以快递员为例》
课题编号:25JSGX-SG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