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小朝
411325198810261315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电气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工厂的大型生产设备到城市的供电系统,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能源供应和社会稳定。然而,传统的电气设备运维管理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定期维护,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故障发现不及时、运维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气设备运维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物联网通过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够实时获取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基于物联网的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
一、系统设计
1.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系统的数据采集端,通过各种传感器(如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湿度等参数。这些传感器安装在电气设备的关键部位,能够准确地获取设备的运行信息。
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层。根据设备的分布和通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如有线以太网、无线 Wi-Fi、蓝牙、ZigBee等。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移动设备,还可以采用 GPRS、4G/5G 等无线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采用数据库技术,将采集到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数据分析和处理模块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设备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实现设备状态评估、故障预警和诊断等功能。
应用层是系统的用户界面,为运维人员提供设备监控、故障报警、维护计划制定等功能。运维人员可以通过 Web 浏览器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系统,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相关信息,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关键技术选型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关键技术是确保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关键。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应选择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例如,采用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大电流的精确测量,采用光纤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高温环境下设备温度的实时监测。
在通信技术方面,应根据设备的分布和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对于近距离、小数据量的通信,可以选择蓝牙、ZigBee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于远距离、大数据量的通信,可以选择 GPRS、4G/5G 等无线通信技术。为了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多通道通信和数据冗余传输技术。
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应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例如,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可以对设备的故障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对设备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测。
二、系统实现
1. 硬件实现
系统的硬件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和服务器等关键组件的选型、部署与集成。各模块协同工作,确保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传感器节点作为系统的数据感知前端,需依据电气设备的运行特性与监测参数进行精准选型。针对变压器监测,应配置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电压传感器、PT100 温度传感器及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用的油色谱传感器,实现对负载电流、绝缘状态、温升趋势及内部故障气体的多维度实时感知。传感器需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与长期稳定性,适应工业现场复杂环境。
通信模块承担数据远程传输任务,需根据部署场景的网络条件与数据吞吐需求进行优化配置。在厂区内可采用工业级 Wi-Fi 或 ZigBee 构建本地无线传感网络;对于分布式或远程站点,则选用支持 GPRS、4G 或 5G 的通信模块,确保数据低延迟、高可靠上传。通信链路应支持多通道冗余与断点续传机制,提升系统整体通信鲁棒性。
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需采用高性能工业服务器或云平台架构,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大容量存储空间。服务器应部署于具备 UPS 供电、温控与防火措施的数据中心,保障 7×24 小时连续运行。同时,应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及数据加密机制,实现对敏感运行数据的全方位安全防护,确保系统在高可用性与高安全性下稳定运行。
2. 软件实现
系统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平台软件与应用程序的开发,二者协同完成数据处理与人机交互功能。平台软件作为系统核心,承担数据接入、存储、分析与服务调度任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集成高性能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 或时序数据库 InfluxDB),支持海量设备运行数据的高效写入与查询。平台内置数据清洗、归一化与特征提取模块,确保数据质量。
在数据分析层面,平台集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如 LSTM、随机森林和孤立森林,用于实现设备状态评估、故障模式识别与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历史数据训练优化,并部署于边缘或云端推理引擎,支持实时诊断与趋势预警。同时,平台提供标准化 API 接口,实现与企业 ERP、MES 等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与业务联动。
应用程序作为用户交互终端,基于 B/S 或 C/S 架构开发,采用 Web 前端框架(如 Vue.js、React)或原生移动开发技术(Android/iOS),支持多终端访问。功能模块涵盖实时监控、报警管理、历史数据追溯、维护工单生成与维护计划优化。界面设计遵循人机工程学原则,信息层级清晰,关键参数可视化呈现,提升操作效率与决策准确性。系统支持角色权限管理与操作日志审计,保障应用层安全可控。
三、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电气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够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设计架构合理,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验证,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系统可以提前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隐患,及时采取维护措施,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系统还可以为运维人员提供科学的维护计划和决策支持,提高运维效率。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推动电气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思杰 . 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维修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1,24(11):6-8+13.
[2] 戴志辉 , 耿宏贤 , 刘媛 , 等 . 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电测与仪表 ,2025,62(01):80-88.
[3] 闵家新 , 郎小毅 , 李洋 , 等 . 基于泛在物联网的继电保护设备智能运维技术 [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1(03):1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