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启迪智慧,教育孕育成长
李晓东
太仓市港城第二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它对于小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更是提高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有效途径。在陶行知思想理念下,生活化教育,能够将课程教学建立在生活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这既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根本,将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下,贴近生活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在主观思想下主动接纳知识内容,收获学习成果。教师也将在陶行知思想中提升自我,发展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一、借力行知思想,切磋教育加强设计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是重要的推行内容,它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可有效扩展教学内容,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贴合生活渗透实践,真正创设符合主题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育思想将借力于陶行知生活教育,在专业素养的提高下增强教学设计力度 [1]。例如,在《传统游戏我会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彼此切磋的方式完成教学设计后,以集体探讨的形式进行修订反思,尝试借助其他教师的力量让备课任务更加完善。教师会针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做出认真指导,在学习教育下优化生活化教学设计。经过教师的一致认同,本节知识的教学不在采用传统方式去组织,而是从生活导入、从生活运用,教师先以调查的方式询问学生对传统游戏了解多少,学生依赖于生活进行表达,介绍自己所熟知的游戏项目。为拉近彼此关系,教师还将自己童年时的传统游戏介绍给同学们,在频繁的互动下活跃课堂氛围,更让教育更趋向于生活化。教师最后以总结的方式为学生梳理传统游戏,在游戏规则的遵守下引导学生课下尝试游戏,加深学习体验。按照此教学设计,学生会在经典传统游戏的了解下,理解游戏文化,对传统游戏的传承价值提高认识,感受到传统游戏的魅力。教师在借力行之思想下,彼此切磋,加强教学设计质量,保证教育工作更加高效具体。
二、建立生活教育,突破界限创新学习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沿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建立生活化教育环境下,突破了教学的界限,创新学生的学习性,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切实可行,更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所培育 [2]。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生活化教学中,学生需要发现生活中的规则,并且遵守规则。意识到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科学认识规则的重要性。了解规则对于秩序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单纯从理论概念来说,教学过于抽象,所以教师建立在生活化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生活情境,在十字路口,人们按照红绿灯自然出行;在超市购物结账时,人们井然有序的排队;在上下楼梯时,人们按照靠左行靠右行的秩序;在玩游戏时,我们遵守游戏规则……看似很自然的事情,却在无形中透露着规则的重要性。假设这些场景中不再有规则,那会变成怎样的景象呢?十字路口,无论是车流还是人流,都会如同无头苍蝇那般乱撞,那必然会发生车祸,让我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当学生将生活与规则分开时,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原来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生活讨论的话题不断拓展,学生充分明白了,制定规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遵守,如果不遵守规则,那规则就像是白纸空文,毫无意义。通过生活教育,让知识在生活中践行,更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充实学生成长体验。
三、开设实践平台,贴近生活满足多元化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下,为了践行生活化教学,让陶行知思想彻底融入课堂指导,教师开设实践评价,以贴合生活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也让课程教学的实践力度增强,在生活化原则下得到更好教学组织。在实践活动的设计运用下,学生将结合生活完成实践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例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的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环境污染,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实践任务,旨在透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学习保护环境的知识,以身作则爱护环境。
任务一:你对塑料制品有了解吗?请调查生活中塑料制品的运用范围。
任务二: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污染环境的现象,请你观察并总结。
任务三:白色污染的危害大,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提出你的建议
学生在第一项任务的完成中,用心观察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从中发现塑料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塑料瓶、塑料包装等,这些无处不在。了解到塑料制品的存在范围广这一特征后,紧跟任务二的实施调查生活中的污染现象,从水资源、空气污染等统计下可以发现白色污染的比例较大,而且最为严重。最后在任务三的实施中,结合我们所调查的白色污染情况拟定解决办法,我们需要如何去缓解污染问题呢,依照我们的能力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开设实践平台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也让学生在任务实践下提高思想认知,树立环保意识。
四、打破家校壁垒,联通生活增强实践性
家校合作能够让生活化教育从学校生活延伸到家庭生活中,打破家校壁垒,让生活得到联通,更让教育的实践性不断增强,这便是陶行知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优势。而教师也会在生活背景下拉近与家长的联络,在共育下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例如,在《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生活化教学后,教师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展开调查,对家庭生活的浪费现象进行统计,并将反对浪费、避免浪费的口号落实在家庭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清楚家庭中浪费的危害性。从学生的调查后发现,家庭生活的浪费存在很多方面,比如水资源的浪费,水龙头关不紧,没有节约水的意识;饮食浪费,剩饭剩菜很多,都会随意倒掉等等,这些现象在家庭中每日都会发生。所以学生绘制了勤俭节约的手抄报,将它贴在家庭中进行自省,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践行节约行为,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活动实践为一周,一周内学生会记录活动前后的变化,并且认识到节约应当从我做起,我们要养成杜绝浪费的好习惯。甚至家长还会上传打卡活动,光盘行动也落实在家庭生活中,从你我入手,提高优良行为。通过生活化教育让家长的教学思想也在陶行知思想的渗透下得到改善,逐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与孩子共同成长,促进其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可有效发展教育质量,有效推进陶行知思想的渗透,加大教学力度提炼知识规律,便于学生轻松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将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在彼此交融下奠定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科教学的价值有所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J]. 生活教育 ,2022(11):78-81.
[2] 李育华 .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教学设计 [J]. 华夏教师 ,2022(1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