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作者

马继军

大洼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引言

道路桥梁是交通运输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荷载的不断加大以及服役时间的延长,道路桥梁工程逐渐暴露出各种病害。这些病害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一、道路工程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1.1 路基常见病害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分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通常是由于地基土的压缩变形引起,而不均匀沉降则多因地基处理不当,如对软土地基未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或填土压实度不足,导致路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差异沉降。此外,地下水的长期浸泡会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也可能引发路基沉降。路基边坡失稳:路基边坡失稳表现为滑坡、坍塌等。边坡坡度不合理,过陡的边坡难以承受土体自重和外部荷载;岩土体性质差,如存在软弱夹层等,易导致边坡滑动;降雨冲刷会使边坡土体强度降低,也是引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

1.2 路面常见病害

裂缝:路面裂缝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横向裂缝多由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或沥青材料因热胀冷缩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时便会出现裂缝;纵向裂缝主要受荷载作用影响,车辆行驶时产生的侧向力使路面产生纵向拉伸破坏;网状裂缝则通常是由于材料老化、疲劳损伤等因素导致路面结构整体性下降而形成。车辙:车辙是路面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性变形。交通荷载的长期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发生塑性流动,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在夏季高温时易软化,加剧了车辙的形成。坑槽:坑槽表现为路面局部出现的凹陷破损,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其成因主要包括面层材料局部松散,在车辆荷载和雨水作用下逐渐脱落;水损害使路面结构层强度降低,导致材料剥落;施工过程中压实度不够、材料配比不合理等质量缺陷也会引发坑槽。

二、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2.1 上部结构常见病害

梁体裂缝:梁体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受拉区裂缝主要是由于荷载过大,超过了梁体的承载能力;受压区裂缝可能因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配筋不合理引起;支座附近的裂缝则与支座受力不均、梁体约束条件变化有关。此外,混凝土收缩徐变也会导致梁体产生裂缝。桥面铺装病害:桥面铺装层易出现裂缝、破损、积水等病害。铺装层与梁体粘结不良,在车辆冲击作用下容易产生剥离;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使铺装层产生疲劳损伤;排水不畅导致雨水渗入,会加剧铺装层的破坏。

2.2 下部结构常见病害

墩柱病害:墩柱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剥落、钢筋锈蚀等。混凝土碳化会降低其碱性,使钢筋失去钝化膜而发生锈蚀,锈蚀后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剥落开裂;氯离子侵蚀会加速钢筋锈蚀;车辆撞击墩柱也会造成墩柱损坏。基础病害:基础沉降、倾斜、冲刷等病害较为常见。地质条件复杂,如地基土不均匀、存在溶洞等,会导致基础沉降不均;基础埋深不足,在外部荷载和水流作用下易发生沉降或倾斜;水流冲刷会带走基础周围的土体,使基础失去稳定。

2.3 支座与伸缩缝病害

支座病害:支座老化、变形、位移等问题会影响桥梁的受力性能。长期荷载作用使支座材料逐渐老化;密封不良导致雨水、灰尘进入支座内部,引起锈蚀和磨损,进而造成支座变形、位移。伸缩缝病害:伸缩缝易出现堵塞、损坏、渗漏等情况。杂物堆积会影响伸缩缝的正常伸缩功能;车辆冲击使伸缩缝部件损坏;安装不当导致密封不严,雨水渗入会损坏桥梁结构。

三、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3.1 道路工程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路基病害处理技术:路基沉陷处可使用换填法,将软土层挖出后填入强度更大的材料中;强夯法利用重锤夯实地基,增大地基承载能力;注浆法是向地基土内注入浆液,填充孔隙,增大地基稳定性。使用换填法,需依据软土层的厚度来确定换填深度,通常换填材料会选择级配砂石、灰土等,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达 90% 以上为宜。挡土墙加固能够增强边坡的抗滑能力;锚杆(索)支护利用锚固作用稳定边坡。削坡减载应结合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削坡坡度及范围,锚杆的锚固长度依据边坡高度来进行,长度通常为 6-15m,张拉预应力为设计值的 70%-80% 。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裂缝可通过灌缝法处理,将密封材料灌入裂缝中,避免雨水渗入裂缝中;贴缝法处理适用于宽度比较大的裂缝,通过粘贴专门的贴带将缝隙进行密封;罩面法,就是在路面的顶面再加铺一层新的路面结构中的面层材料,主要修复的路面裂缝较多的情况。

3.2 桥梁工程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上部结构病害处理技术:梁体裂纹修补处理方式为表面封闭法,采用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等封闭裂缝表面;压力注浆法适用于较深的裂缝,采用压力将浆液注射到裂缝内,达到修补效果。局部修补需要将破损部分切割到坚实部位,清除后进行粘结剂喷洒,采用快硬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填补,振捣密实。下部结构病害处理技术:墩柱病害处理技术:混凝土修补用来修复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的裂纹和剥落,钢筋除锈防腐工艺中清除锈蚀钢筋表面的锈迹,涂刷防腐涂料,外包钢板加固用于增加墩柱的承载能力。注浆加固技术需要先根据地层情况确定注浆孔位置,浆液选择水泥浆或水泥 - 水玻璃浆液,注浆的压力应根据土壤的性质来确定,一般为 0.5-2.0MPa ;扩大基础技术需要在原基础的四周开挖一个基坑,浇筑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扩大基础与原基础进行搭接的部位应凿毛处理,设连接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30 ;纠偏处理技术为堆载预压纠偏、掏土纠偏、高压喷射注浆纠偏三种,选择的纠偏方法应该和基础偏斜度有关,纠偏过程中需对基坑位置进行实时控制,切不可过量的纠偏。支座及伸缩缝病害处理技术:支座更换:先用千斤顶将梁体顶起,拆除原有支座,安装新的支座,保证安装位置的正确。支座维修就是对一些轻微损伤的支座,进行清洗、润滑等处理。安装完成后缓慢落梁;支座维修时,需清除支座周围杂物,检查支座变形和老化情况,对橡胶支座可涂抹硅脂润滑剂,对钢支座需清理锈蚀并涂刷防锈漆,确保支座转动和滑动灵活。伸缩缝病害处理,清理杂物后,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重新密封,保证伸缩缝的正常功能。

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的病害治理需贯穿全生命周期,从设计优化到施工管控,再到运营维护,形成闭环防控体系。本文梳理的换填法、压力注浆法等技术,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对路基沉降、梁体裂缝等病害的处置成效。

参考文献

[1] 靳瑶 .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05):167-169.

[2] 郭乐乐 , 杨洋 . 浅谈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J]. 科技风 ,2024,(28):66-68.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428021.

[3] 李兆英 .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处理技术分析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5,(07):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