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马菁悦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汉中市 7230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行业的不断变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1】。本文采用系统梳理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路径,旨在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与现状分析(一)就业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

从就业能力的内核构成来看,主要由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与学习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基础,主要有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务处理能力等构成。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基础,主要有会计软件操作能力、手工账处理能力、会计档案管理能力等构成。职业素养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关键性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构成。创新与学习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引擎,主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构成。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调查

本文为了掌握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在调查了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部分学生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实践能力,但是缺少了实践操作、职业素养以及创新与学习能力的结论。

三、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中

(一)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

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任何理论知识都要应用于实践才能最终被掌握,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工作之中,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练习会计软件的使用、手工账的处理、税务申报等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及时改正,增加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能实现在模拟会计工作环境中的会计工作流程与要求,培养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需遵照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处理办法进行账务处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需同团队成员协同配合完成工作职责任务,进而加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

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一)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类型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3 类:第一类是校内实训教学模式,指利用学校实训场地与设备,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会计工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二类是校外实习教学模式,安排学生前往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训练实践能力;第三类是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如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岗位及实训指导,学校负责为企业培养人才【2】。

(三)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校内实训模式的不足

在校内实训虽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实践机会,然而,其在实训的内容上与实际企业环境距离较远,而实训场地、设备设施有局限性,无法接近真实会计环境。

2.校外实习模式的不足校外实习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获得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但由于企业的利益考虑,往往不愿意让学生接触核心的会计工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多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难以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校企合作模式的不足校企合作虽然是一种较理想的实践教学合作模式,在实践中却饱受诟病。比如学校与企业利益追求各异,难以达成建立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内驱力不足,对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校企之间缺乏深度的合作与对接,流于表面性合作。

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一)建立"学校与企业协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框架。

1.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训指导教师;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3】。

2.推行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学校学一段时间,去公司实习,而后返回学校学习,循此往复的教学过程。该种模式使学生可以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

1.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会计职业行业发展现状,优化实践教学的课程结构。多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开设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等新型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2. 编写实用的实践教材学校应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实用的实践教材,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企业的际需求,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 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学校要积极聘请企业优秀的会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为学生讲解实践教学内容,兼职师可以将企业中的实践经验、实际案例带入教学中来,提高实际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2. 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践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让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1. 完善评价内容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含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等。比如,在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中,可包含学生会计软件的熟练程度、手工账准确性等;在职业素养的评价中,可包含学生的职业操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创新能力的评价中,可包含学生实践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等。

2. 创新评价方式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如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等。如,过程性评价可为学生的实习日志、实训报告;而终结性评价可为实践操作考试、实习成果展示;企业评价可为企业对学生实习表现的评价。

六、结论与展望(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当前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二是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连接理论与实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四是高职会计专业应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创新路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未来展望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深入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是深入研究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二是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就业能力评价体系;三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冰浪. 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5,(04):64-66.DOI:CNKI:SUN:JUYE.0.2025-04-022.

[2]李钢,徐小燕,汤孟飞. 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5,(07):7-9.DOI:CNKI:SUN:XQKJ.0.2025-07-003.

[3]卿好.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电子商情,2025,(07):4-6.DOI:CNKI:SUN:DZSQ.0.2025-07-002.

作者简介:马菁悦,1997 年4 月,女,陕西汉中人,汉族,硕士学历,助教,研究方向大数据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