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中年级班级管理的多元策略与实践探索

作者

张安娜

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 730900

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重要目标,作为小学关键发展阶段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品格塑造、习惯养成关键期,班级管理工作亟需从素养导向视角进行创新。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往往忽视学生主体性、多元性,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基于此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中年级班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探究立足实践经验从班级环境创设、情境教育等方面,构建小学中年级班级管理多元策略体系,为推进素养导向班级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一、核心素养融入班级,多元管理塑造品格

核心素养融入班级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先应明确素养导向班级管理目标,建立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管理框架,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班级管理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及人文关怀素养等方面展开。通过物理环境优化创设富有美感、功能完备班级空间,营造文化氛围浓厚学习环境,可设立成长角展示学生作品,布置智慧墙分享学习心得,构建书香角培养阅读习惯,这些空间设计既满足学习需求,又能潜移默化培养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班规制定过程融入民主协商理念,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章程讨论培养规则意识与责任感,班委会组织架构设计打破传统模式,实行轮值制度为每位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设立一周小主人岗位,安排学生轮流担任班级事务管理者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建立班级荣誉体系,设置成长之星、责任之星等奖项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展现优势,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管理策略实施中,注重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与班级活动设计相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围绕尊重、责任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班训、班徽等符号系统构建形成独特精神文化内核。开展班级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讲述班级成长历程,增强集体荣誉感,组织班级图腾设计比赛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精神象征,凝聚集体意识,班级管理中注重建立情感联结机制,教师通过晨会分享、午间小故事等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实施班级暖心角计划鼓励同学间互帮互助,营造温馨班级氛围,开展成长护照项目记录学生品格养成历程,让学生看到自我成长轨迹,利用班级小邮局,鼓励学生间相互写信交流传递关爱与友谊。

二、情境教育激发潜能,协同参与提升素养

情境教育作为激发学生潜能重要途径需要科学设计教育情境,创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场景,小学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突出,通过情境创设能有效引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班级管理中可以开展角色体验日活动,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如小老师、小医生等,在情境中感受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组织微型社会模拟活动,建立班级内部微型银行、微型超市等单位让学生在模拟社会环境中学习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设计问题解决实验室提出班级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调查探究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开展文学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深化文学鉴赏能力。这些情境创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情感熏陶与能力提升。

协同参与机制构建中应打破传统师生二元关系,形成师生、生生、家校社多方参与班级管理格局,建立班级共同体理念,强调每位成员都是班级建设参与者与贡献者。实施学习共同体计划组建异质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开展专长银行活动让学生登记个人特长,需要帮助时可从专长银行中寻求支持,促进资源共享与互助合作。组织班级议事会定期讨论班级事务,培养民主协商能力,推行家长智囊团邀请不同职业家长分享专业知识,拓展学生视野,联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探访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文化参与社区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文化引领优化行为,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文化引领作为班级管理重要维度,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行为养成与价值观塑造,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核心素养要求,构建具有鲜明特色文化体系,可以开展班级文化节活动,让学生展示班级文化符号与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组织班级文化大使评选鼓励学生成为班级文化传播者与实践者,设计班级徽章系列如诚信徽章、合作徽章等,学生通过相应行为表现获得徽章形成文化激励机制,创建班级传统仪式如成长仪式、感恩仪式等,通过仪式教育强化集体记忆与情感联结。开展班级文化长廊建设展示班级发展历程与成果,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与成长足迹,组织班级阅读会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人文素养。

评价反馈机制设计中注重多元评价方式应用,构建全面、客观评价体系,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各方面表现与进步,形成发展性评价基础,实施成长足迹图计划,用图表方式直观呈现学生成长轨迹增强成就感与进步意识。开展自我评价日活动引导学生定期反思学习生活表现,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组织伙伴互评学生间相互评价,促进互相了解与共同进步。建立家校评价联动机制,家长定期参与学生评价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氛围,设计能力星图从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维度评估学生综合素养,呈现全面发展状况,实施进步奖励制关注学生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成绩,激励每位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这些评价反馈机制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强调激励功能,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完善班级管理评估机制,建立包含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元评价渠道,定期收集评价数据分析班级管理成效,不断优化管理策略。

结论

小学中年级班级管理需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构建多元管理策略体系,通过核心素养融入班级环境创设、制度建设与活动开展中,形成育人合力,运用情境教育激发学生潜能建立协同参与机制提升综合素养,加强文化引领优化行为习惯完善评价反馈促进全面发展。实践表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班级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班级管理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班级管理体系,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仕银 . 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3):175-177.

[2] 谭金华.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 2024.

[3] 李云恩 . 融合教育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J]. 新教师 ,2024(10):14-15.

本文是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中年级班级管理策略研究》(立项号:BY[2024]G32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