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手语智能翻译技术研发和服务现状综述

作者

尤国强 冯晓峰 张姣

1.西安翻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1052.西安讯飞超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76

关键词:手语;智能翻译;人工智能;服务机构;

1. 陕西省听障残疾人数和手语翻译服务现状

据统计,全球具有听障问题的人数众多,且部分听障人士因与他人交流困难导致诸多不便。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逾15亿人听力受损,其中,中国是听障人士最多的国家,达2780万人,且听障人口数量占全国残疾总人数的30%以上[1]。

陕西省内可查到的资料表明,根据《延安市残疾人联合会年鉴(2023)》内容,截至2023年底,延安市有残疾人(持证)86411人,听力残疾7540人,占全部残疾人的8.73%。另外,西安市残联于2023年初成立了“西安聋人之家”“西安聋人协会听障少年儿童家长委员会”,为西安市2万多名听障残疾人提供一系列的贴心服务,以帮助和改善听障残疾人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2-4]。

听障人士中有约三分之一人数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将导致与他人沟通交流困难,常令听障人士产生质疑、困顿、自卑等问题,且因囿于沟通,听障人士在求学、就医、工作、出行等日常生活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5]。

手语是中重度听力损失的听障人士与他人的主要沟通手段之一,手语翻译是听障人群与包括健听人群在内的其他人群间语言服务的“刚需”。虽然并非所有听障人士都使用手语作为沟通手段,但在世界各国,手语使用者仍是一个数量相对庞大的群体。然而,目前国内手语翻译行业远未实现规模化和职业化,专职手语翻译罕见,甚至商务、医疗、法律、教育以及跨国交流等专业领域的翻译职业人员更为稀缺[6-7]。此外,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现场手语翻译服务时常难以即时获取,为听障人士与外界交流带来极大的障碍[8]。

目前陕西院校没有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省内也缺乏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的机构和产业。据报道,由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发起的 残有众扶 息无障碍助残公益示范活动,为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康复医院、西安市中 人民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铜川市人民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汉中 医院,配置了手语远程翻译终端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听力、言语残疾人看病就医。但这些设备在社会方方面 的普及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为更多听障残疾人提供便利。

2. 面临问题

通过对陕西省手语智能翻译技术研发和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对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如下归类:

(1)没有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高校,缺乏手语翻译人才。

目前本省没有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高校,缺乏手语翻译人才和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的机构[9]。听障人士群体遇到需要手语翻译服务的时候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求服务,更多的时候只能无奈地让自己的家人陪同协助,或者采用不甚擅长的第二语言或笔谈来进行。

(2)公共场所严重缺少便捷的人机交互手语翻译服务。

车站、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都亟需手语翻译服务来帮助听障人士群体解决购票难、看病难、办事难等问题[10]。即便是在个别的公共场所如火车站设置有无障碍手语翻译服务窗口,但是绝大多数都名存实亡,难以向听障人士群体提供相应的手语翻译服务。

(3)目前手语翻译标准无法满足听障人士群体的需求。

半数以上的听障人士都认为目前尽管手语翻译技术已经有所发展,但是手语翻译标准却完全满足不了听障人士的需求。大多数健听手语翻译员或手语数字人采用手势汉语而非自然手语进行翻译,特别是诸如在电视新闻之类的公众媒体中,这样手语翻译服务形同虚设,听障人士很难理解手语翻译员所表达的手势含义。

(4)手语翻译质量无法满足听障人士群体需求。

现阶段的健听手语翻译员或手语数 障人士群体的需求。自然手语是听障人士的母语,有着鲜明的视觉语言特 语表达则因为表情呆滞、手势动作太小、手语不清晰等因素违背了自然手 士对手语翻译所表达的手语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3. 对策与建议

手语翻译是听障人士间以及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间顺利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建立感情的桥梁。针对目前陕西省手语翻译技术研究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以期更好地满足听障人士群体对手语翻译的需求以及该领域技术和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

(1)在部分省内高校增设手语翻译专业,提供学习、研究手语翻译技术和手语文化的场所和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使听障人士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地增加,接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手语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中国现有听障人士两千多万,要想满足有着如此庞大人口的听障人士群体的手语翻译需求,我省可以增设手语翻译专业,提供学习、研究手语翻译技术和手语文化的场所和环境。如可以在普通高校开设手语翻译选修课程,在普通小学及初中阶段开设手语翻译兴趣课程,让青少年一代增强对手语的了解和学习,是构建陕西省听障人士无障碍社会交流环境的重要环节。另外,通过手语翻译专业的设立,也可以培养手语翻译方面的科研人才,为手语翻译技术的研发和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尊重自然手语翻译规则,加大手语语言学研究。

针对目前大量手语翻译结果并不符合听障人士自然手语的表达习惯,导致虽然手语翻译员或翻译算法学习了大量的手势汉语,但在翻译时却不符合自然手语的表达习惯,无法让听障人士准确获取交流信息。这不但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也让手语 语言的发展止步不前。这就需要在培养手语翻译人才和研究机器翻译算法时,要尽可能地按照自然手语的语法规则进行翻译,达到准确的手语翻译效果。

(3)大力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手语翻译技术研究,提高手语翻译服务的易得性和准确性。

传统的人工手语翻译服务不仅运营机构较少,且成本高昂,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手语翻译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省可以大力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手语翻译技术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将手势数据转换成语言表述,实现手语的准确翻译。另外,人工智能手语翻译技术还可以实现实时翻译和远程服务,能够打破传统人工翻译的时空限制,使听障人士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翻译服务,便于他们在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获取帮助与翻译服务。

(4)由政府主导完善手语翻译服务机构的建设。

目前我省还缺乏完善的手语翻译资质认定和服务机构,这导致手语翻译人才难以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另外也让听障人士难以寻找正规的手语翻译服务机构。为此,建议可以由政府相关机构牵头,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设立手语翻译资质认定和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样才能保证手语翻译服务行业的良好发展,并能满足广大听障人士群体手语翻译服务需求。

综上所述,只有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市场、从教学到研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发展和完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手语翻译人才,翻译服务质量才能得到听障人士的认可, 才能让手语翻译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满足听障人士群体的手语翻译服务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拥有听障人士无障碍沟通环境的和谐社会更加完善。

4. 总结

在手语智能翻译技术研发和服务方面,陕西省目前存在缺乏手语翻译人才和机构,听障人士难以寻求服务;公共场所严重缺少便捷的人机交互手语翻译服务;手语翻译标准和质量无法满足听障人士需求等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在部分省内高校增设手语翻译专业,培养手语翻译人才和科研人才;尊重自然手语翻译规则,加大手语语言学研究,确保翻译符合听障人士的表达习惯;大力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手语翻译技术研究,提高手语翻译服务的易得性和准确性;由政府主导完善手语翻译服务机构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设立手语翻译资质认定和服务机构。通过上述建议,希望能促进手语翻译技术和服务产业的发展。

致谢

本文研究工作受到人工智能翻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正胜,连淑红.中国手语翻译研究二十年述评[J].译苑新谭,2021,2(01):99-108.

[2]刘继兴,周昕,张帅峰,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手语翻译系统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23):41-43+48.

[3]王丹蕾.听力言语障碍辅助器具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4]刘继兴,周昕,张帅峰,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手语翻译系统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23):41-43+48.

[5]邱立楠.无障碍视听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22.

[6] 李雨 欣, 甄梦 圆, 赵心 涤, 等 . 基于 OpenCV 的手 势轮 廓提 取与 翻译[J]. 电脑 编程 技巧 与维护,2022,(06):136-138+153.

[7] 郑小菲, 申仁洪, 李冲梅. 基于CiteSpace 的我国手语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现代特殊教育,2023,(08):43-48.

[8]朱佩德.深度学习驱动的基于智能手表的手语翻译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9]张雨曦,赵婉莉.基于机器学习 自动翻译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2,(01):176-180.

[10]冯蕙榕.基于感官代偿的听障大 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