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张爱娜
梅江区城北镇中心小学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树立创新意识以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等综合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作为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填鸭式互动理念,而是要积极探究适合学生学情特点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展开语文课堂教学,切实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会就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应用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可以将静态、抽象的文字直接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引领小学生在直观阅读情境中结合所看图片思考文字内容。信息技术设备还可以有效拓宽课堂教学资源,突破课本教材的局限性,带给学生们更加广阔的天地,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琥珀》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展开教学,直观展示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或者装饰品图片课件,为学生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让学生可以在直观情境中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相比较于教师口头讲解琥珀相关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2 引入现实生活元素,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将语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有效拉近他们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以减缓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畏难心理,达到循序渐进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以《乡下人家》教学为例,引入现实生活元素展开本节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乡村生活经验去理解课文内容,试着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田园风光、家庭活动和乡村习俗,充分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温馨。为了增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乡村的图片,提问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相关经历,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引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梳理头脑中的信息,表达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展开有效思考,还可以引领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以《猫》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朗读试着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将猫的特点描写具体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利用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猫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猫的古怪性格的”,利用问题为学生自主阅读指明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阅读课文,试着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扮演小动物,将小猫的变化多端、生气勃勃、无忧无虑表现出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此一来,既能给予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创造美。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整合语文教学资源,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达到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爱兰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5,(07):36-39.
[2] 李素侠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24,(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