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价值意蕴
吴卉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阐明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将从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三重价值、加强家风建设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加强家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民风
家风一词始见于西晋潘岳的《家风诗》,《辞海》将其解释为,“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等。”所以,家风建设其实就是指在家庭中通过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家风,从而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文化传承。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是“齐家”,从个人到国家、天下,一个不容忽略、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齐家”,就是建设良好家风。每个家庭细胞形成偌大一个国家,而每个家风则形成一种国风。因此家风清则国咸宁,家风浊则国混乱。
二、家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三重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起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以反腐倡廉为锋刃,一系列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新 出台 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格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将党员领导 部的家风建设纳入监 督范围,让“软约束”变成了“硬要求”。家风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体现了强化党员干部的家庭责任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三重价值。
(一)良好家风可以强化党员干部的家庭责任意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深厚的家文化,培育了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这些都已经深融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家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起着上通下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家风建设可以通过培养党员干部的家庭责任意识,使其时刻保持对家庭的关爱和关注,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良好家风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家风建设好坏也是领导干部作风好坏的直接体现,作风与家风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从一个插队知青,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继承父辈优良家风有着密切关系。习仲勋曾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不搞任何特权。习近平谨遵父亲教诲,所以他在福建工作时,就曾告诫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的商业活动,也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就别怪我六亲不认”。2001 年10月15 日,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习仲勋88 岁生日祝寿,而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却缺席了。作为一省之长,习近平公务繁忙,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信中有言,要学父亲五点:一为做人,二为做事,三者是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赤子情怀,五则俭朴生活。也正因为习仲勋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家风,为总书记的修身齐家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家庭的道德教育和家风影响可以在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三)良好家风可以塑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形象
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看似小事、家事,实则是大事、国事,既关系到党员干部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的建设,又关系到社风党风的建设,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党员干部的社会认同感和公众形象,
从而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家风建设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对策建
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党员干部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家风,连着社风民风,影响着党风政风,因此要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源头抓起,以上率下,做好“头雁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家庭道德和家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重要场合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发扬者,发扬光大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建设,重视家教,注重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清醒站位,以身作则,筑牢精神防线,增强“拒腐蚀、永不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时刻对家人在思想上给予正确引导,经常性地对家人进行教育提醒,做到立好家规、正好家风、管好家人、理好家事,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家风教育氛围
一是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政治文化教育活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优良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使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爱党爱国情怀、汲取传统家风家训和红色家风文化精华,树立以民为本的权力观、公私分明的亲情观、清廉淡泊的名利观和立身唯正的行事观。
二是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确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导向。把家风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体班课程。通过典范进课堂、嘉宾访谈等形式,把民主、平等、正义、自强、自立原则融入领导干部的家庭美德,涵养领导干部良好家风。
三是通过组织培训班、报告会、演讲等形式,开展领导干部家风正反典型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宣讲、座谈会、视频展播等形式,开展“好家风巡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选编“忏悔录”等形式,开展反面典型教育,提升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对家风建设的认识。
(三)构建科学的家风考核监督体系,规范领导干部家风制度建设
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家风考核体系。首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标准上增设“家庭美德”。其次,考核进社区进家庭。要注重听取考核对象所在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对象家庭成员以及街坊邻居意见。最后,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范畴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重点考察其家庭生活情况(家庭财产经济状况、教育子女方式等)。
二是强化对领导干部家风的全面监督。首先,强化外部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加强媒体及社会监督,同时也要监督其家属、亲属的行为。可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信访举报电话、信箱、监督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丰富社会群众参与监督的途径。其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家风奖惩机制。以会议或书面通报的形式,表彰先进典型;对表现不佳甚至违纪的个人开展诫勉谈话,进行警示教育,或依规给予党纪处分。
参考文献:
[1] 王勇. 家庭文化与家风建设. 中国家庭观察, 2018
[2] 李晓丽,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年第 19 卷第 11 期
[3]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N]. 人民日报,2016
[4]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2016
[5] 马克思家书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 习仲勋传编委会.习仲勋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