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话语标记语“なんか”的功能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栗霞 张贺然

长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130022

一、引言

Schiffrin(1987) 指出“话语标记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起到明确话语与话语的关系,发话者与话语的关系,发话者与听话者关系的作用”。Philips(1998) 在对日语母语者和日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谈话标识的研究中发现:“なんか”一词的使用频率(18.4%)仅次于“あ (20.7%)。尤其“なんか”的使用在日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语境误用或使用回避等问题。例如“私もなんか(ポーズ)もう四ヶ月、気づいたら過ぎてて”中“なんか”的意义十分模糊。词典中我们很难查阅到相关解释。口语中“なんか”作为高频标记语,教材普遍将其简化,与列举助词など同义, ju 重遮蔽其核心语用功能。本研究以自然会话语料“BTSJ1000 人日本語自然会話コーパス”为基础,旨在分析“なんか”的话语标记功能,并构建针对性教学策略。

二、话语标记“なんか”的性质和功能

(一)话语标记“なんか”的性质

Schourup(1999)指出话语标记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连接性,可选择性,非真值条件性,这三个是话语标记语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廣瀬浩三(2012)进一步将话语标记概括出五个特征:即:(1)语音上伴有不同的音调和节奏。(2)语义上不涉及语句的真值意义。(3)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尤其以谈话调整功能较多用。(4)文体特征上非正式场合使用较多。(5)位置分布上具有非强制性规则。

据此,充当话语标记的“なんか”也应当具备上面的五个特征,且仅当交际会话中的“なんか”满足以上特征时才能被界定为话语标记语。如:

例 1

例 2

对比以上两例,例1 中“なんか”仅起到链接前后话语的作用,不参与前后话语命题意义的构建,省略 んか”并不影响话语逻辑关系,符合特征(2);在位置分布和语音特征上,“なんか”位于两个完整的话轮构建单位之间,前后都有明显的语流停顿,符合特征(1,5)。同时,在真实的对话中,“なんか”出现的场合多是非正式用语场合,复合(4);在功能的多样性方面,“なんか”引导听者重新聚焦信息,实现话轮保持,理解确认等的功能,符合(3)。而例 2 中“なんか”在语义上承载了与“など”相同的语义联系,与前面结构紧密关联,省略“なんか”就会在结构上损害整个话轮命题意义的连贯性。同时其后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不符合上述话语标记的特征。因此,类似例 1 的这种用法的“なんか”在互动会话中具备典型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而例2 的用法属于具有语义真值性,相当于“など”,具有明确的列举之意。这种不满足上述特征的“なんか”则不能判定为话语标记语。

(二)“なんか”的话语标记功能

铃木(2000)把“なんか”的功能概括为语义层面功能,语用层面功能,谈话调整方面功能,在这里我们不考虑有命题意义的层面,只考虑语用层面和谈话调整方面“なんか”的多样功能。比如作为代词或名词,表示“不确定的某物/ 某类”,表示“なんとなく”的副词性用法不在分析范围内。

1、思考停顿,填充语的功能

话语标记语「なんか」其功能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可根据语境细分为不同类型。掌握这些细分功能,能更精准地理解会话中的语气逻辑,尤其是在口语听力或写作中,可通过「なんか」的位置、语气及后续内容,判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例 3

首先此处「なんか」无实际语义,仅作为话语停顿的缓冲词。“なんか”位于沉默1 秒后也就是话轮转换处,在形式上填补了沉默间隙,避免话语中断,暗示说话者正在搜索合适的表达,符合日语中思考中断时的填充性表达特征。

2、避免断言,委婉语气的功能

用于对弱化信息的精确性,传达“大致如此”的模糊概念,避免绝对化。通过弱化断言可以更委婉地进行主观推测或委婉评价。符合日语“避免绝对化”的表达习惯。同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当说话者用 wf(k)ℏ≫ℏ≫1,v 引入句子时,都会同时附加某种立场或情感色彩,预示信息走向。如

例 4

首先以上内容删除“なんか”后,并不影响话语命题的完整度。“なんか”仅仅起到委婉语气。在本句中 $$ んか”紧邻的是“そうですよね”,它的核心作用正是与语气助词“よね”共同起到使语气变得柔和的作用,降低说话者对命题的表达绝对性,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易于被接受。充分体现了日语交际中避免直接冲突的文化特点。

3、取得话轮,维持话轮功能

Maynard(1998) 把“なんか”作为不具有命题意义的填充语来理解,起到提示继续话题的作用。“なんか”可以表示取得话轮,维持话轮。充当口语中的思考停顿标记,衔接语义片段,常位于句首或语义中断处,调节对话节奏,体现“边想边说”的自然逻辑。在调节会话流程,管理会话中起到重要作用。如:

例 5

例 6

“なんか”在交际会话中的表现主要是话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发话,但后续话语往往没有完全组织好就会触发短暂停顿等方式,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例 5 中 “なんか” 发生的语境是双方讨论吃冰淇淋的母话题下的子话题,话者JM142 在其他人发表看法之后,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なんか”来是打破当前说话者的话轮垄断,实现角色转换。如例 6 所示,话者 JM142 在进行前一轮话语后,又以“いやなんか”作为开端再次发话,表达自己观点。在会话管理中,这是维持话轮的表现。是典型的通过主动延续自身发言权,防止他人介入或抢夺话轮的行为。

三、话语标记语「なんか」的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前文对「なんか」的话语标记语性质和功能的解析,其教学实践需突破传统语法项目的训练模式,转向功能驱动的教学模式。针对上述难点,教学策略应分层展开。

(一)培养学生语料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标注语料中「なんか」的功能分布,明确其使用频率与语境特征,建立功能优先级意识。教会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学理论,更要会动手。学生需要学会:怎么设计小调查或实验来收集真实的语言材料;然后能用简单的方法从这些语言材料里发现有意思的规律。培养学生语料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工具挖掘真实动态语料库,辨识高频结构、语域特征及隐含文化规约,并关联具体交际场景分析其功能与变异。通过系统标注、对比与归纳,使学生提升语用判断与互动沟通技能。

(二)情境训练

进行情境训练通过偏误案例诊断,如分析商务邮件中误用「なんか」的后果、冲突性角色扮演,如用“リスクが高いなんか…”礼貌反驳他人观点及对比生成练习,体会“コーヒー飲む?”与“コーヒーなんか飲む?”的语气差异,强化语境适配能力。情境训练可以驱动学习者在动态互动中应用语料分析结果,即时地调整语言策略,提升应变能力。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分析语料变量,使学习者主动辨识语境要素,调整语言策略,降低语用迁移失误,从而有效提升其在动态真实语言生态中的适应与产出能力。

(三)增加语用适切性指标

评测体系则应增加语用适切性指标,考察学习者在礼貌层级与语境吻合度上的表现。为提升学习者的实际交际能力,应着力增加语用适应性指标。这要求教学设计超越单纯的语言形式训练,需系统融入真实交际场景下的语言使用规则、文化规约及语境变量。教师应引导学习者关注话语的得体性、情境敏感性及交际意图的达成度,并通过模拟任务、案例分析等方式,提供动态反馈,使其能灵活调整语言策略以适应不同对象、场合和目的,从而有效提升其在复杂、多变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与适应能力。

四、结论

本研究基于自然会话语料,深入分析了日语口语高频标记语“なんか”的语用功能,明确其在避免断言、维持话轮、争取话轮及思考停顿等方面的核心作用。研究发现,“なんか”的模糊性与多功能性导致日语学习者普遍存在误用或回避现象,而针对性教学策略的构建,通过结合语境分析、功能分类及交际场景模拟,为改善学习者语用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Schiffrin,D.1987.Discourse markers.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Philips,Meiko Kimura.1998.“Discourse Markers in Japanese:Connectives,Fillers,and Interactional Particles”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Abell&Howell Company,Ann Arbor MI.

[3] メイナード・K・泉子.1998.『会話分析』くろしお出版.

[4]Schourup,L.1999.“Discourse markers.”Lingua107.227-26

[5] 鈴木佳奈 .2000.「会話における『なんか』の機能に関する一考察」『大阪大学言語文化学』Vol.9:63-78.

[6] 浩三 .2012.「 を巡って」『鳥根大学外国教育センタージャーナル』第14 号,1-11.

作者简介:

栗霞(1978-)女,辽宁丹东人,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日语语言学。

张贺然(199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2023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