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

赵荣武

岳阳市第十五中学 414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聚焦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传统高中数学课堂多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的空间,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育需求。“问题链”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纽带,串联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其构建与应用,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1 契合教育改革方向

核心素养教育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跳出知识本位,转向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培育,强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公式推导与题型训练,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目标。“问题链”教学模式围绕核心素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将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与教育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为高中数学教学变革提供有效路径,推动教学从“教知识”向“育素养”转型。

1.2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链”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具有逻辑性与层次性的问题,搭建思维阶梯,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初始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对数学现象的关注;后续问题逐步深入,促使学生分析问题本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思维活动,逻辑推理能力得到锻炼,数学建模意识逐渐形成。

1.3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因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参与度低的问题。“问题链”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教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探究,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问题链”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使教学流程更加清晰流畅,避免知识讲解的冗余与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点

2.1 明确教学目标设定

构建“问题链”教学模式,需紧密结合核心素养要求,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分层设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目标聚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素养目标强调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目标为“问题链”设计指明方向,问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需围绕目标展开。例如,若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问题链”可从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推进。

2.2 优化问题链设计原则

“问题链”设计需遵循逻辑性、层次性、启发性原则。逻辑性要求问题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层次性体现在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启发性强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问题难度梯度。简单问题用于巩固基础知识,中等难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较难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问题间的递进关系促使学生不断突破思维瓶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

2.3 规划教学环节流程

“问题链”教学模式涵盖导入、探究、总结、拓展等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有趣或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究环节围绕“问题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总结环节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明确重点难点,形成系统知识结构;拓展环节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各教学环节紧密围绕“问题链”展开,通过合理的衔接与过渡,使教学活动流畅自然,保障“问题链”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实现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与优化方向

3.1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课堂导入环节,可通过创设悬念式、生活情境式“问题链”,引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以“手机套餐费用计算”等生活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探究环节,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课堂总结环节,运用“问题链”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3.2 课后延伸与评价反馈

课后可通过设计拓展性“问题链”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布置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教学评价与反馈环节,利用“问题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及时调整“问题链”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持续学习与能力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3.3 模式优化与发展方向

根据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不断优化“问题链”教学模式。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调整问题设计、教学环节等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实际需求。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创新“问题链”教学形式,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问题情境,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探索“问题链”教学模式与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丰富教学方法与策略,推动“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四、结论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明确构建必要性、把握构建要点、落实应用策略并持续优化,该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未来教学实践中,需不断探索创新,完善“问题链”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宋勇 .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探究 [J]. 数理化学习 ( 教研版 ),2024,(06):17-19.

[2] 连颖慧 . 核心素养导向的“问题链”教学实践研究 [D]. 鲁东大学 ,2024.

[3] 汪冰洁. 基于5E 的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