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集团化办学视域下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的实践路径与模式构建

作者

赵国平

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二小学校 450007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实现的办学方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集团化办学视角,分析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的实践路径,并探讨其模式构建,以期为小学美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实践经验。

一、集团化办学视域下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虽然教育资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与优化,但在小学美育课程的实际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于各个学校之间的文化背景、办学理念和教师水平存在差异,集团化办学中的美育课程资源共享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困难。部分学校虽然有意向共享课程资源,但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美育课程体系。此外,学校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也未能很好地统一,导致同一集团内的学校在美育课程的开展上存在差距,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由于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艺术、文化、审美等多个领域,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专业艺术教师或资源来支撑课程的开展。即使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部分学校仍然难以保证美育课程的质量和深度。再者,虽然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有资源整合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协同合作不足、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与优化配置。特别是在美育课程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上,很多学校未能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导致美育课程的教学成果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改进。

二、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的实践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资源优势,实现小学美育课程的共建共享,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共享平台。具体来说,首先需要从课程体系的共建入手,制定集团化办学内统一的美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各校的美育课程内容在共享平台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个性化调整,但必须在整体框架内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其次,应该加强各校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于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因此,可以通过定期的资源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在美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集团内的学校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教师协同合作是实现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的关键一环。集团化办学内的学校可以通过组建美育教育联盟或团队,实现跨校的教学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共享教学案例等方式,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美育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此外,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远程教学和互动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经验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还能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参与度。

三、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模式的构建

在实践路径的基础上,构建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模式,需要明确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首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统一性是构建共享模式的前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可以确保集团内各个学校在美育课程实施上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但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允许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调整。通过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各校可依托集团化办学平台,共同开展美育课程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评估反馈等活动。

其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美育课程的共建共享模式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通过建设美育课程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云端存储与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互动和资源获取。此外,平台还可以定期组织美育课程的线上研讨和课程评估,使各校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课程实施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是确保美育课程共建共享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集团化办学内的学校应定期进行美育课程的评估,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评估结果应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反馈到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此外,建立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机制,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美育课程的评估和反馈中,也有助于提升美育课程的社会认可度和实际效果。

四、问题与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虽然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集团化办学的规模和学校间差异较大,可能导致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学校可能无法享受到集团内其他学校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其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美育素养存在差异,这对跨校合作和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带来了难度。此外,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资金保障。

五、结论

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推动小学美育课程的共建共享,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框架,加强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教师协同合作,可以有效促进美育课程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然而,成功实施这一模式需要克服学校间差异、教师素质差异等问题,并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评价反馈机制的完善。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下的小学美育课程共建共享模式有望进一步创新与完善,为小学美育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艳 . 培养观察力: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察与表现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 ;,2024:184-185.

[2] 苏霭璐 . 美术馆教育与小学美术教育的互助关系研究 [J]. 画廊 ,2024,(12):82-84.

[3] 李佳磊 . 人文精神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德育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4,(3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