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谭晓燕

四川省广汉中学

引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能力愈发显得重要。面对海量信息,学生需具备辨别真伪、分析论证的能力,以避免被虚假或片面的信息误导。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提升阅读理解与写作水平的关键,更是塑造独立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反思和评价文本内容,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理性思考的习惯。同时,这种思维训练还能促进跨学科的学习迁移,提高综合素养。长远来看,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其在复杂社会中更具判断力与行动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面对各种文学作品和文章,通过批判性思维,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本,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批判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上。

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时,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更加有条理、有逻辑,能够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课堂讨论和写作中,这种能力会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清晰、有力。

批判性思维能从多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文学创作中,学生敢于突破固有模式,尝试新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其次,在阅读理解中,他们能够跳出传统解读框架,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最后,在课堂讨论与写作实践中,这种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既有观点,从而形成独立判断,展现出更具深度与广度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在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多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和提炼中心思想为主要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质疑与反思。同时,教学重点往往围绕考点展开,导致课堂教学高度功利化,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系统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逐渐形成依赖权威、不敢质疑的心理定势,批判性思维自然难以萌芽。

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语文教学评价过度依赖标准化考试,其命题形式偏重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较少涉及对思辨能力、逻辑推理或观点论证的考查。这种“考什么教什么”的导向,使得师生普遍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批判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此外,日常作业和测验也鲜有开放性问题或多元解读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同样制约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形成了“标准答案至上”的思维定式,面对复杂文本时容易陷入单一理解,缺乏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加之课堂互动有限,学生缺少表达异议、提出疑问的环境与勇气,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主动思考与创新探索的动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包括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课堂互动中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究,逐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可从提问方式、讨论深度与思维路径三方面入手: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思考,通过追问深化讨论层次,借助对比分析拓展思维广度。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围绕文本逻辑、作者立场与现实关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探讨,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与思维训练的融合。

(二)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提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解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启发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三)改进教学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从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通过课堂发言的逻辑性与创新性、作业中论点论证的合理性与深度、小组讨论中的思辨过程与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课堂发言应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表达观点、有效回应他人质疑;作业评价需重视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严谨;小组讨论则要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能否在交流中修正或深化原有认知。例如,在写作评价中,不仅要关注语言表达,更要审视学生是否能提出独到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撑,是否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体现出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质疑。其次,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开展课堂辩论和文本细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与逻辑性,而不仅仅局限于标准答案。只有在教学观念、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同步改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霍燕杰 .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5,(14):46-49.

[2] 林清文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探究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6):46-48.

[3] 杨贤新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J].高考 ,2025,(0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