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麦麦提阿卜杜拉·艾海提

墨玉县阔依其乡小学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于传统化的知识传递模式进行变革,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严密化的数学逻辑,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1、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系统化地开展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为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一些困难问题时,结合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经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从而激发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

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性,在设计具体的数学学习任务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中。在这一时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和定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直观化的教学用具,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圆形的图片剪裁拼凑,最终得到一个类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利用这样的方式,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可以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展,鼓励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将圆形转变成梯形,推导面积公式。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设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根据学生的思考发展方向设计教学内容,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数学知识探究,进行逻辑推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切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推理小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为学生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因为超市某一个工作人员的疏忽,不小心加错了小数点,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原来的数字和加错小数点的数字哪一个更大,中间相差多少。应用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理引入线上教育资源,拓宽数学教学视域

在数学的课后教学环节中,根据本节课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阶性的数学知识学习,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任务,深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整数和负数”这一教学知识时,在课堂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调查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应用到负数,从而理解负数的实际含义和价值。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用线上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线上玩“数轴寻宝”的游戏。应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大小。应用多样化的拓展性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开展关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工作,将数学教学由原本的单向传递转变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掘学生思维中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何文君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22):70-73.

[2] 王中金 , 赵福彬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J].教师博览 ,2025,(21):96-98.

[3] 马志俊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人生与伴侣 ,2025,(2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