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张兰
石家庄旅游学校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已成为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尤其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集中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要求的逐渐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入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本文通过生态视域的角度,分析如何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探讨其实施路径和效果,期望为中职英语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生态视域与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视域的内涵与特征
生态视域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多元互动和生态平衡。它不仅关注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还着眼于知识、学生、教师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这一视域下,教育的每个环节都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视角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而是将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变化紧密结合。在生态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实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强调教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二)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更是通过学科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过程不仅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体系,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判断力和责任感。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满足了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还促进了学生思想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生态视域下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必要性
(一)中职教育的思政需求与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关键阶段,通常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传授,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单一的技能教育已经无法全面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单纯的技能培养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知。中职教育中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使得许多中职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道德判断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惑。因此,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已成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视域对课程思政的推动作用
生态视域为课程思政的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空间。在生态视域下,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多元互动的系统。教师、学生、社会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教育不仅仅关乎知识的学习,更承载着塑造学生人格、价值观及人生观的任务。生态视域将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从学生的内在需求、社会背景及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式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多元的实现路径,使得思政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而是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价值的培养,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三、生态视域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基础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将文化意识融入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首先要注重文化的渗透。英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工具,它背后承载着不同文化的历史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英语语言背后文化的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的介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差异,进而促进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信。通过文化的深度剖析,学生不仅能够拓展国际视野,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全球化视野和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在实现语言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元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英语材料,引导学生探讨与社会相关的问题,激发其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与思考,形成全面的社会观。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不仅仅学习英语知识,还能体验到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
四、生态视域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角色与教学内容的转变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应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创新,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思政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想深度。例如,教师在讲解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的社会事件、历史人物或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讨论和辩论,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社会、道德、责任等议题,教师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语言学习与思想道德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语言能力与思政素养的双重提升。
(二)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反馈机制
评价机制的构建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评价主要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导致思政教育未能有效融入课堂。因此,建立与课程思政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仅关注语言水平,还要关注其思政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同时,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的进展与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不断成长与提升。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生态视域下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通过深化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未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生态视域的应用,探索更加创新和多元的思政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全嘉乐.基于教育生态视域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 ),2023,(12):73-75.
[2] 吴瑾 , 谢莉 . 基于新标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36(1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