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中物业的工程协调路径

作者

顾峻弛

淄博高新区火炬园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公共区域改造是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的重要举措,物业需充分发挥工程协调枢纽作用。物业需系统梳理改造内容,优先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设施问题。在工程实施阶段,物业应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诉求,推动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1 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中物业工程协调的现状

1.1 工程沟通机制运行不畅

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过程中,物业与施工方、业主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存在明显阻滞。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导致工程进度反馈滞后,重要决策难以及时落地。各部门职责边界模糊造成协调工作推诿扯皮,关键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会议制度执行不严格,议定事项缺乏有效跟踪落实机制。现场问题上报流程繁琐,影响紧急情况的快速处置。

1.2 施工过程监督管理缺位

改造工程实施阶段缺乏系统化的质量管控体系,物业巡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隐蔽工程验收程序不规范,重要施工节点监督流于形式。施工方案变更未经充分论证,存在随意调整现象。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执行不严,部分材料未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进度管控松散,延期现象频发且未及时预警。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落实不到位,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1.3 居民诉求协调效率低下

业主参与改造决策的渠道不畅,意见收集工作覆盖不全面。投诉处理响应迟缓,问题解决周期超出合理时限。临时设施配置不足,施工期间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噪音控制、扬尘治理等措施执行不严格,引发持续投诉。个性化改造需求难以统筹,特殊群体需求考虑不周。应急事项处置预案缺失,突发情况应对能力薄弱。

1.4 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足

物业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工程协调需求。现有管理制度与改造工程特点不匹配,缺乏针对性管理措施。资金使用计划编制不合理,支付进度与工程进展不同步。施工资源配置不科学,存在窝工或赶工现象。档案管理混乱,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2 物业在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工程协调中的关键路径

2.1 前期规划与沟通协调路径

物业在老旧小区改造前期需建立系统化的规划协调机制,组织专业团队对改造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召集业委会、居民代表及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明确改造范围、工期安排及各方职责。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表,同步制定配套的沟通联络机制。设置专门的项目对接小组,负责日常信息传递与问题反馈。建立改造工程档案库,集中管理设计图纸、审批文件等资料。针对特殊改造区域制定专项沟通方案,确保各环节有效衔接。

2.2 施工阶段的现场协调路径

施工期间物业需设立现场协调办公室,配备专职工程管理人员。实施每日晨会制度,汇总前日进展并部署当日工作。建立三级巡查机制,覆盖质量、安全、进度等关键环节。设置标准化的问题处理流程,明确响应时限和解决路径。协调施工方合理规划作业面,避免交叉作业干扰。组织定期现场协调会,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建立施工日志制度,完整记录每日工作内容。协调临时设施设置,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2.3 与多方利益主体的协调路径

物业需构建分级分类的沟通协调网络,针对不同主体采取差异化沟通策略。与业委会建立周例会制度,通报工程进展并听取意见。设立居民接待专岗,收集处理各类诉求。与施工单位保持技术层面的日常沟通,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与政府部门建立定期汇报机制,及时获取政策指导。针对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满足差异化需求。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小组,共同把关工程质量。设置意见箱、线上平台等多元化反馈渠道。

2.4 应对突发情况的协调路径

物业需建立分级响应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设立 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问题及时上报。组建专业应急小组,配备必要的处置装备。与供水、供电等市政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和权限划分。储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针对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制定调解预案。实施突发事件报告和归档制度,形成处置案例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3 优化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中物业工程协调路径的策略

3.1 完善协调机制的策略

物业应构建分级分类的协调管理架构,设立专项工程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工作。制定标准化的协调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对接人员和时限要求。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共享和问题高效解决。完善文档管理制度,规范工程资料的收集、传递和存档。推行首问负责制,避免协调事项推诿扯皮。设立项目进度看板,实现工程进展可视化管控。针对不同类型的改造工程,制定差异化的协调方案。建立协调事项督办机制,确保议定事项落实到位。实施协调效果评估,持续优化工作机制。

3.2 提升协调能力的策略

物业需组建专业化的工程协调团队,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工程管理培训,提升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专家咨询库,为复杂问题提供专业支持。制定协调工作手册,规范各类场景的处理方法。开展案例教学,分享成功协调经验。实施岗位轮换制度,培养复合型协调人才。建立绩效考评体系,激励协调人员主动作为。组织跨项目交流,拓宽团队工作视野。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提升整体协调效能。

3.3 加强信息化应用的策略

物业应搭建工程协调信息化平台,实现多方在线协同办公。开发移动端应用,便于现场问题实时上报和处理。建立工程数据库,集中管理各类图纸和文档资料。运用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发现协调难点。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状况。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完整记录协调全过程。开发数据分析功能,辅助协调决策制定。实现审批流程电子化,提高办事效率。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方数据同步。加强系统安全防护,保障工程数据安全。

3.4 建立长效协调机制的策略

物业需将工程协调经验固化为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改造后评估机制,持续优化协调工作模式。制定协调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人才梯队建设。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保留有价值的协调经验。建立与相关单位的长期协作关系网络。将协调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体系,实现常态化运作。定期更新协调工作标准,适应新形势要求。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协调方法。构建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推动协调水平不断提升。将协调能力建设列入物业发展战略规划。

结束语

老旧小区公共区域改造需要物业发挥专业管理优势,构建高效的工程协调机制。通过规范管理流程、强化质量监督、优化沟通渠道,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实施。物业应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在改造过程中兼顾工程效果与居民需求,为小区环境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尚彬 . 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12):165-167.

[2] 褚丽洁 . 触媒理论下的大同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D]. 河北工程大学 ,2024.

[3] 褚吉村 . 基于居民视角的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评价研究 [D]. 北京建筑大学 ,2024.

[4] 陆艺璇 . 基于云模型和粒子群算法的老旧小区优选改造内容多目标决策研究 [D]. 南华大学 ,2024.

[5] 肖敏 , 肖小玲 . 长沙市城镇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绿色改造需求调研 [J].中外建筑 ,2023,(04):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