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张菊霞
扬中市丰裕中心幼儿园 212200
“1530”安全教育模式是当前幼儿园普遍推行的一种系统性安全教育方法,以“1 分钟日提醒、5 分钟周小结、30 分钟专题教育”为结构,强调常态化、定期化和专题化教育相结合 [1]。尽管该模式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参与积极性、实现知识内化,仍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亟待突破的方向,游戏化教学因此成为有效创新路径之一。
一、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是一种系统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模式,通过“每天放学前1 分钟、每周放学前5 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 分钟”安全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该模式注重日常渗透、定期巩固和专项强化,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二、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 强化幼儿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
“1530”模式通过每日提醒和周总结,使幼儿反复接触和记忆安全知识,有效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频繁、简短而生动的教育,有助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从源头上预防跌倒、走失、溺水等常见安全事故。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
专题安全教育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当面对陌生人接近、突发火灾或其他危险时,孩子们能够快速作出正确反应,提升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伤害风险。
3. 促进家庭与幼儿园安全教育协同
“1530”模式强调家园共育,每日和每周的安全内容也提醒家长关注和配合。例如放学时家长牵手、交通安全等,都需要家庭落实 [2]。通过园所与家庭双向互动,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中都能持续接受规范引导。
三、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安全教育内容,设计主题游戏活动
游戏化教学强调“寓教于乐”,将安全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基于不同安全主题,如防拐骗、防火、防溺水等,设计与内容相关的主题游戏,不仅帮助幼儿掌握知识,更通过参与和体验强化记忆。通过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安全”与“危险”的区别,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每月的安全教育主题,策划简单易行的游戏。例如,针对“防拐骗”主题,可以设计“好人坏人分辨赛”游戏:教师和孩子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如“爸爸妈妈”、“陌生人”,通过对话情境让孩子判断是否应该跟随或接受物品;在“防火安全”主题中,可以组织“逃生演练迷宫”游戏,用彩绳或泡沫垫在活动室布置简单路线,孩子在烟雾(安全棉花或气球)中练习弯腰、捂鼻逃生。这些游戏设计应控制在 15-20 分钟,符合幼儿注意力特点,同时保证安全和操作性,便于在日常集体教学中实施。
(二)运用多元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多元化游戏形式是激发幼儿参与热情的重要手段。幼儿对新颖、生动、互动强的活动兴趣更高,因此在安全教育中,应灵活运用角色扮演、竞赛游戏、建构游戏、音乐律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风格 [3]。这种多元形式能有效避免单一讲解的枯燥感,使安全教育更具吸引力,同时促进幼儿主动表达和协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和班级特点,轮换使用不同形式。例如,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可开展“我是小司机”角色游戏,让孩子们戴上方向盘头饰,踩在彩色胶带标示的“马路”上行走,同时遵守红绿灯指令;进行防溺水教育时,可以组织“安全水域大比拼”竞赛游戏,用积木和玩具河流设置“安全区”和“危险区”,让孩子判断并快速站到正确的位置;而防踩踏教育中,可以运用音乐律动游戏,如“安全快步走”,通过音乐节奏变化引导孩子学会有序快速疏散。这些做法简单、易操作,能够灵活嵌入园所日常活动中,不增加教师负担。
(三)加强家园合作,拓展游戏化教学空间
家园合作是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通过与家长的协作,将园内游戏化教学延伸到家庭,不仅拓宽教学空间,也强化幼儿安全行为的日常应用。理论上,家园合作能够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致性,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环境中接受统一、安全的信息输入,从而更好地内化为习惯。
幼儿园可每月向家长推送“亲子安全小游戏”活动单,内容可以包括“和孩子一起演一演防拐场景”或“家里做一次逃生路线演练”等活动,旨在引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以轻松有趣的游戏方式复习和强化幼儿园教授的安全知识。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通过模拟拐骗场景来辨别危险,并练习如何正确反应。园所还可以定期设置“安全亲子活动日”,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例如“亲子交通安全趣味赛”或“亲子灭火器操作体验”等游戏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理解,还能通过亲身参与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安全教育的能力。为了便于家长随时参考,家长微信群中可以定期发布“安全小游戏视频”,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示范。通过这些方式,家园合作不仅能在安全教育中实现互动,还能做到低门槛、可持续,并且不增加家长和教师的额外负担,完全符合幼儿园的实际实施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化教学有效融入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模式,不仅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显著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科学设计主题游戏、灵活运用多元形式以及加强家园合作,安全教育实现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教育效果更加扎实。未来,幼儿园应持续优化游戏内容与方法,注重教育实践中的反馈与改进,不断推动“1530”安全教育模式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幼儿营造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芳 . 在游戏化教学中有效开展农村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 [J]. 环球慈善 , 2024(7):0157-0159.
[2] 梁爽 .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安全教育路径探究 [C]//2024 年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2024.
[3] 蒋云悟 . 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安全教育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