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实践策略

作者

康艳丽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逸夫小学 068450

引言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的局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努力营造一个多样、生动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一、传统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困境

1. 对学科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受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定势,将音乐课放在“第二梯队”,致使音乐课被其他“第一梯队”的老师挤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下降,从而限制了学校音乐课程的长期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课程目标偏离了教学目标

音乐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较好的审美素质和兴趣。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们在实践中常常忽略了音乐课程的本质,只是将“简单理论”灌输给学生,这样就偏离了音乐课的宗旨和目的。

3. 学生对课程缺乏足够的了解

在我们国家,长久以来被灌输着“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的学习思想,许多父母和学生对美术文化类学科的学习有了错误的理解,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了他们的特长,挫伤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创新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学有效

音乐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要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首先要改变每个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调动他们的热情、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只有“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主旨等,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形成一个好的学习认知和思路。例如,老师可以在每次学前的课程教学开始前,和同学们进行一次交流,让他们了解到本学期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方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又例如,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教与学分析会,请有能力强、兴趣足的学生上台,将自己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经验和感受进行分享,以方便同学之间的沟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对那些学习兴趣浓厚、艺术特点强的同学,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重点培养”。

2.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大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一旦他们对某种东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完全沉浸进去。所以,小学音乐老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性,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将他们的兴趣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加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趣味性,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3. 加强节奏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节奏训练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确保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和知觉能力。另外,有效的韵律训练教学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想象与情绪共鸣,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加强音乐技巧的目标。比如,老师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发掘出一些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节奏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认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动物行走的画面来直观地表达音符,也可以让学生们去感受自己的心跳,或者回忆秒针的移动,通过不同的长短节奏来模仿,这对提高学生们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完善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音乐能力与素养进行更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又要对其音乐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考查。具体而言,包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乐器演奏或歌唱等实际技巧的掌握程度,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以及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及时的反馈与调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历程与发展轨迹,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来持续提高自己的音乐学习能力。终结性评价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它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试或展示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状况。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可以保证评估的准确、全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审美意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小学音乐老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音乐课程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造趣味教学情境、强化节奏训练教学、扩大音乐美学教学、完善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涵琳 . 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1):94-95.

[2] 张琴.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J]. 情感读本,2020(18)9.